【看中國記者章若琳綜合報導】德國之聲中文網17日於德國《商報》文章裡指出,中國計畫生育一胎化阻礙經濟增長。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出版的一份人口報告中,亦曾闡述中國未來的人口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問題,並警示中國,如果不準備充分,中國將在本世紀後半葉面臨一場危機。
危機一:社會老齡化和就業者的缺乏
德國《商報》指出,31年來,嚴格的計化生育政策使中國的人口增長總共減少了4億人。如果繼續保持兩個中國人只有1.8個小孩,勢必會導致迅速的社會老齡化和就業者的缺乏。
瑞銀集團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說:「實施這個政策大大阻止了人口的增長,但中國現在正面臨一個史無前例的老化過程。」20年之後,中國將有3億退休人員,相當於美國的人口總數。現在是5個就業者對一個退休者,2040年將變成2比1,平均每位就業者扶養花費將是現在的2.5倍。對此,安德森說:「人口老化幾乎肯定意味著經濟增長的下降。」
一胎化政策的初步影響現在就開始表現出來。幾年前,工人湧向沿海工業城市工廠的潮流還被視為理所當然,而現在,很多公司卻難以找到員工填補空位。安德森說:「年輕的流動工人過去是促進生產和服務增長的最大貢獻。」中國的一項調查表明,珠江三角洲的生產地區大約有1/3的公司已經缺乏工人。據安德森估計,中國的增長趨勢由於未來幾十年的人口減少將會下降2個百分點。
危機二:男女比例失調 社會穩定堪憂
由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出版的一份人口報告指出,一胎化政策還有另一個壞處,如果只允許生一個孩子,許多中國父母都想要男孩,於是,一些父母就將女嬰非法墮胎。據統計:現在,中國的男孩比女孩多出1300萬,而人口統計學家估計,2020年進入婚齡的男子會多出4000萬人。
面對這樣的數字,專家們擔心會出現極大的失望,從而導致社會混亂。如今,在中國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大齡未婚男青年屢見不鮮;在鄉村小學和幼兒園裡,男孩比例明顯升高;在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等製造業和服務業聚集區,18—25歲的年輕女工嚴重短缺,以往「滿眼都是年輕女孩子」的服裝廠不得不用部分男工來替代。性別的懸殊比例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放棄一胎化政策恐怕為時晚
德國《商報》援引清華大學經濟學家胡鞍鋼的論斷說,「今天,實行國家計畫生育政策整整31年過去了,人口增長明顯受到抑制,而中國正在向發達工業國發展。這是放寬計畫生育政策的最佳前提。」
文章中以上海為例,儘管已經明確地鼓勵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第二胎,「可是,這個先驅城市的居民已經和德國或日本的居民同步了。大部分夫婦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工作壓力大,此外,今天的中國養孩子要花費很多錢,所以,上海人常常只要一個孩子,或者一個都不要。」
那麼月均收入究竟達到多少才敢要孩子?今年4月零點研究諮詢集團進行的「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生育意願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受訪者的心理底線是8078元;武漢、哈爾濱、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會城市受訪者的心理底線是5169元;縣城地區則是4454元。不過,該調查亦發現,過8000元而不願生育的夫婦大有人在,而且在大城市中佔據主流。放寬計畫生育政策不見得「追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