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劉少奇訪問前蘇聯親吻阿廖沙
劉少奇與兒媳和孫子孫女合影。左起為:阿廖沙的姐姐索尼婭(蘇蘇)、劉少奇、阿廖沙(遼遼)、阿廖沙的母親瑪拉。
阿廖沙的奶奶何寶珍1902年4月出生於湖南道縣一個貧民家庭,1922年畢業於衡陽省立第三女師,來到長沙清水塘,與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一起。同年秋,楊開慧將何寶珍介紹給劉少奇。1923年4月,何寶珍與劉少奇結婚,兩人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劉允斌、次子劉允若、長女劉愛琴。1934年,何寶珍犧牲於南京雨花臺。
劉允斌就是阿廖沙的父親。1925年,劉允斌出生於安源,後被送回寧鄉縣炭子沖劉少奇老家。1939年9月,周恩來去蘇聯療傷,將劉允斌、劉愛琴帶到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學習和生活。
1950年,畢業於蘇聯鋼鐵學院的劉允斌與大學同學瑪拉·費多托娃結婚。婚後,他們於1952年、1955年分別生下女兒索妮婭和兒子阿廖沙,小名「蘇蘇」和「遼遼」。
1955年,劉允斌獲莫斯科大學核物理專業副博士學位。妻子瑪拉一再要求他留在蘇聯工作,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回國。劉允斌對妻兒的感情深厚,曾對劉少奇的機要秘書劉振德說:「我愛我的妻子,但更愛我的祖國。我下決心非回來不可,但瑪拉不來,所以兩人過著分居生活,我愧對瑪拉母子。」
1958年,瑪拉帶索妮婭和阿廖沙來中國居住了十餘天,回國後與劉允斌離婚。
此後,由於中蘇關係緊張,瑪拉母子與劉允斌失去了聯繫。1967年,劉允斌在包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直到1987年,瑪拉母子才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
「我只見過爺爺一面。」阿廖沙告訴筆者。1960年,劉少奇赴蘇聯出席各國共產黨代表會議期間,特地去看了兒子一家。那時,阿廖沙才5歲。他說:「家門前突然來了輛很豪華的黑色轎車,走下來的老人慈祥親切,他不僅親吻我,還送給我玩具和糖果。後來我知道那是爺爺。那是爺爺留給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印象。」
阿廖沙在俄羅斯生活的數十年裡,從上中學直到進入工作單位,都沒有在親屬欄中填寫過劉少奇、劉允斌的名字。說起其中緣由,他解釋說:在那個年代,中蘇關係處於惡化時期,克格勃監視他們一家,瑪拉為了他們的安全,帶他們躲回老家,並改跟母親姓,這樣才躲開了克格勃的監視。
阿廖沙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國家航天指揮中心工作,以軍人身份從事著蘇聯國防的尖端科技研究。退役前,他是指揮中心的高級工程師。
1987年,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費了很大功夫,從來中國探親訪友的莫斯科同學那裡打聽到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失散多年的親人終於聯繫上了。
2003年4月,阿廖沙終於踏上了回鄉之路。他與妻子飛到北京,和奶奶王光美住了幾天,接著便回湖南老家認祖歸宗。按照當地的習俗,阿廖沙到曾祖父、曾祖母墳前祭奠並獻花。後來,他們還去了南京雨花臺,向何寶珍奶奶敬獻花圈。
現在,阿廖沙已獲得中國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他表示願意長期居住在廣州,「由於工作、家人等關係,我希望一半時間住在美麗的廣州,一半時間住在俄羅斯。」
如今,阿廖沙的一雙兒女也已長大成人,他依舊保持著中國人的習慣:喜歡吃麵條,不太愛喝牛奶,對辣椒也比較感興趣。
二十年後才知父親死訊
阿廖沙在俄羅斯的家中並沒有太多明顯的中國痕跡,但當看到他珍存的一疊疊照片時,記者的思緒瞬時就被帶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在這些照片中,有劉少奇在延安與兒女劉允斌、劉愛琴的合影,有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讀書時的照片,還有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來莫斯科時和劉允斌、劉愛琴的合影。其中有一張照片深深地打動了記者,照片上的劉少奇正在俯身親吻孫子阿廖沙,就像一個普通的慈祥老人,阿廖沙看上去天真可愛。那是1960年,阿廖沙才5歲半,他至今都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爺爺不僅親吻他,還送給他玩具和糖果。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爺爺,也是爺爺留給他的最後印象。
阿廖沙與爺爺的緣分是如此短暫,更殘酷的是,他與自己的父親也是聚日不多。1957 年,身在莫斯科的劉允斌毅然決定回國。回國後,他被分配到包頭某研究所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妻子瑪拉曾不遠萬里來到北京與丈夫團聚,卻最終因為難以適應異國生活而回到了蘇聯。阿廖沙的父母就這樣分開了。回到蘇聯的瑪拉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並且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而慢慢與劉允斌失去了聯繫。 1967年11月,42歲的劉允斌不堪忍受「四人幫」的迫害,在一個冬天的夜裡在包頭鐵軌旁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阿廖沙和母親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時,竟然已事隔20年。1987年,姑姑劉愛琴費了很大功夫,從來中國探親訪友的莫斯科同學那裡打聽到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失散多年的親人終於聯繫上了。「我對父親沒有很深的記憶,那時我還太小,對父親的瞭解是在我成年之後。直到現在我也不相信父親會自殺……」
與爺爺和父親的命運不同,阿廖沙的人生平靜如水,沒有絲毫波瀾。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一個聰明、愛鑽研科學的頭腦。他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蘇聯國家航天指揮中心工作,成為一名軍人。那個年代,中蘇關係正處於惡化時期。為了少惹麻煩,阿廖沙從上中學直到進入工作單位,都沒在親屬欄中填寫過劉少奇、劉允斌的名字。沒人知道他特殊的身世,阿廖沙一家得以過上平靜的生活 ——沒有受到過特殊照顧也沒有被政治所牽連。在國家航天指揮中心這個高度保密的單位裡,阿廖沙從事著前蘇聯國防的尖端科技研究,由於工作出色還多次獲得國家獎章。退役前,他是指揮中心的高級工程師。
身份驚呆中國駐俄使館
「我現在在俄羅斯已經沒有幾個親人了,他們都在中國。」多年前,一直與阿廖沙相依為命的外公外婆、母親相繼去世,姐姐則嫁給一位美籍俄羅斯人,到美國定居去了。找到失散數十年的中國親人後,一下子勾起了阿廖沙對中國的嚮往。他給奶奶王光美寫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訴說自己對父親工作、生活過的地方的嚮往,和對親人們的思念。於是,在王光美的幫助下,1998年劉少奇誕辰100週年時,中方向阿廖沙發出了請他參與「劉少奇誕辰100週年籌委會」的邀請函。可這封邀請函卻被俄有關部門扣留了。原因是阿廖沙在國家機密單位做了20多年職業軍人,按照規定是不能出國的,必須要等到退役3年後才可以。阿廖沙知道後非常焦急,甚至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為由向俄有關部門提出申訴。當一切努力都失敗以後,他選擇了提前退役。2003年4月,他終於和妻子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路。有意思的是,當幾年前他第一次到中國駐俄大使館辦理簽證,說自己是劉少奇的孫子時,那個接待人員竟然也是驚訝萬分。因為直到那時,絕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他的存在。工作人員把他的護照拿進去,過了很久才出來,告訴他,他們核實過了,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