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到美國去了一趟。從歐洲到美國,感到最大差別是美國很自由,太自由了,讓長期在歐洲學會循規蹈矩的中國人都有點兒不適應。不過環境使然,很快也就入鄉隨了俗。
這不,大晚上的10個人要搭車,因為路途較遠,希望能有一輛大一點的車子,大家一起坐回酒店,能夠省些費用。誰知路過的出租車都是小車,也就是除了司機之外,能坐下四個人的那種車。
一位出租司機請大家都到他的小車上去,天哪!10個人耶,怎麼擠得下。其結果,還真的全塞進去了。頭一次見到後備箱裡還能塞人,而且還坐在裡面,感觸良多。不過把它當成一種閱歷,就像開了一場玩笑似的,也覺得挺有意思的。當然,開始有人不習慣,嘴裡嘟嚕著牢騷。後來,有人講了個故事,就再也沒人發牢騷了。
話說二戰後,戰敗的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區佔領。柏林被分成兩部分,即東柏林和西柏林。因為西柏林在東德境內,遠離本土西德幾百公里,故稱為「飛地」。
最初,柏林市民可以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但隨著兩德的政治、經濟日益分化,越來越多的德國民眾藉著柏林為跳板逃往西方世界,同時美蘇冷戰也在日益加劇,為了防止更多的東德人逃往西方,東德政府於1961年8月13日沿東西柏林邊界建造了柏林牆。
起初柏林牆是用鐵絲網,後來被換成真正的圍牆。柏林牆高3.6米,總長155公里,沿牆設有302個崗樓。柏林牆建成後,東德人為了嚮往自由,千方百計地使 用各種能想出來的辦法,包括挖地道、翻牆、游泳、造潛水艇、做熱氣球等方式,翻越柏林牆,逃離共產黨的束縛。先後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 林,3221人被逮捕,至少106人被打死,大約200人受傷。
柏林牆的歷史,不是什麼大人物、大英雄譜寫成的,都是由一個個小人物悲歡離合的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加在一起,就組成了柏林牆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
說了半天,還沒提到擠車跟柏林牆有什麼關係。
試想一下,如果把一個人藏在小汽車裡偷越柏林牆,會把他藏在哪裡?後背箱?底盤?座位下面?恐怕沒人會想像得出來,把人藏在車的引擎部分。且不說發動機溫度高、廢氣多,人在裡面多半不燙死也得憋死,就算沒這些問題,隨便掀開哪輛車的引擎蓋看看,怎麼可能放得下人?
然而事實證明,那裡可以放下一個人,而且這個人可以在引擎旁邊至少呆兩個小時以上,還能保持清醒。九個躲在小汽車引擎裡逃亡的東德人可以作證,他們把自己藏在引擎那兒,扭曲成不知什麼形狀,總之就像沒骨頭、可以隨便變形的橡皮泥一樣,把自己一點一點的塞進了引擎與蓋子之間的縫隙裡,然後就這樣逾越了柏林牆。
車子抵達西柏林,引擎蓋被打開,前來歡迎的西柏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都驚呆了,在一旁幹著急,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夠指點藏在引擎的人如何離開引擎部分。他們要用一到兩小時的時間,一點一點把自己「還原」。先出來一條腿,再伸出一個頭,逐漸的,一個人的形狀硬是從引擎裡升了起來。在錄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熱心人在旁邊幫忙。但是很快,「不許幫忙」就成了規矩。因為逃亡者的姿勢實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來逐漸恢復。沒有經驗的人只能是越幫越忙。這般擠車的功夫連武俠小說 裡描寫的「縮骨功」也相形見絀。
故事講完了,大家一片沉默,被東德人這種為了嚮往自由的生活、擺脫共產黨的束縛而付出的代價和勇氣而震撼,不再有人抱怨車子擠了。沒多久,目的地到了,離開車子,感到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伸伸胳膊腿了。嗯,自由的感覺真好。
當然自由的代價也是昂貴的。當年東德人民為了換取自由,所付出的代價讓人震撼,而今天,中國的民眾為了擺脫中共的束縛,為了一份做人的尊嚴,為了自由,不也 在翻越著中共那道看不見的網路封鎖牆嗎?不也同樣在感召世人嗎?這一切,將來的人看起來,不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