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凱麗今年上五年級,一次我去她的班上做義工,幫忙佈置「秋季Party」,看到班主任老師讓兩個孩子發已經批完了的考卷。她在把考卷遞給他們倆的時候,做了一個鬼臉說:「記得要沒有表情噢!」
兩個孩子點點頭,轉過身來面無表情地按照名字將考捲髮給了每一位同學。
發考卷為什麼不能有表情?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真是太奇怪了。
搞活動的中間我逮到一個機會悄悄地問老師為什麼這麼做。老師回答說:「是這麼回事,發考卷的孩子看到一份好成績時會不由自主地露出羨慕讚賞的表情,而對成績不好的同學則會露出同情的表情,這樣會讓成績不好的同學感覺很差。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不同,但是他們各有所長,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他們到了現在的年紀應該懂得怎樣去保護別人的自尊心。所以我讓孩子們輪流發卷子,面無表情地發,這樣每個人都學會把尊重別人放在其他事情比如成績之上。」
發考卷這麼一件小事,老師都能和「尊重」聯繫起來,想到不能傷害部分孩子的自尊心,可見美國學校對於「尊重孩子」看得有多麼重。老師不僅自己尊重孩子,還要教育學生都學會去尊重別人,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不但學校如此,美國的父母對孩子也是尊重有加。
一次,我們參加一個美國人在家裡舉辦的盛大宴會,男主人是一所大學的副校長兼一個大系的系主任,那天學校裡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好幾位。宴會開始之前,在客廳裡男主人和幾個教授端著酒杯站在那兒高談闊論著政治經濟等問題,這時主人家三歲多的小兒子跑過來喊爸爸,他馬上對其他人說聲失陪,然後當著大家的面蹲在兒子面前,問道:「嘿,夥計,有什麼事兒?」孩子把手上的玩具遞給爸爸,原來是蓋子打不開了,讓爸爸幫忙給打開。爸爸幫他打開了蓋子,孩子高興地說了聲「謝謝爸爸」,然後跑走了。
在高朋滿座的場合,當年幼的孩子要和爸爸講話、為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讓爸爸幫忙的時候,爸爸立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事當做頭等大事來辦,那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國人對孩子的尊重,還體現在細微具體的生活小事上。比如,大人和孩子說話時都要蹲下來和孩子平視,避免孩子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主人常常會拿些零食出來給小孩吃。這個時候,中國孩子一般都要看一下父母的眼色,等父母發話了才動手,而美國父母不表態,拿不拿,吃不吃,都是孩子的事,自己決定好了。中國父母把孩子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當成孩子懂事的指標,而美國人則認為孩子從小就應當學著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父母不應加以干涉。
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兩種文化對待孩子的態度,很多中國父母不覺得孩子有什麼個人意志:小孩懂什麼,當然要聽父母的;而美國人認為孩子再小也是個獨立的個體,要尊重他的想法。
因為尊重,所以美國人不會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遇到問題會和孩子和顏悅色地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為尊重,孩子懂事以後,父母進入孩子的房間要敲門,不會偷偷翻孩子的書包,偷看孩子的日記。
在美國生活十幾年,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對美國父母當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說自己孩子「不爭氣」「沒出息」,他們認為父母在情感上傷害孩子也是一種犯罪。
想讓孩子幫忙,美國父母一定會說「請」字,孩子幫了忙,一定會說「謝謝」;父母誤會了孩子,說錯了話,也一定會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心理學家羅達· 鄧尼曾說:「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孩子一直在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自尊自愛,同時也給予他人尊重。
在生活上,美國父母要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也是尊重孩子,相信他們。
来源:網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