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將軍
1945年5月18日孫立人將軍致書給麥克阿瑟將軍請求協助中國,內容提到:
「對美國而言,現在幫助中國絕對不會太遲,不論國民黨政府有任何錯誤,那是千真萬確的,但GCD統Zhi中國必將失敗,不管它們最近有明顯的成功。它們的主義與方法是人性的死敵,甚至遠超過法西斯與納粹。然而我們政府的錯誤,至目前為止,它們很容易勝過我們,贏得對抗宗教和反道德及違反億萬人民心理的邪惡戰爭。」
孫立人將軍雖遭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從未改變對國家的忠誠。
孫立人(1900 年12 月8 日∼ 1990年11 月19 日),字撫民,出生於安徽省舒城縣,此地也為三國名將周瑜之故鄉,父親孫熙澤為前清舉人,曾任北平中華大學校長等職。孫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了國文和英文的基礎,埋下了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種子,著名的維護華夏文化的英雄岳武穆成了孫立人一生崇拜的偶像。
1914 年,他以第一名考取清華大學留美預科,畢業後隨即赴美進入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取得學位後,投筆從戎,以25 歲的「高齡」申請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於畢業後隨即加入國軍抗日的行列。
起先於1933年隨稅警總隊調往江西剿共,他以一個團接下一個師也無法辦到的防地:在永豐、丁毛山、七琴等地以寡擊眾,大破共軍,使得稅警團威名遠播,名震全國。
喋血抗戰 揚威異域
1937 年抗戰爆發,孫立人時任稅警第四團團長,駐防於蘇州河,與日軍血戰兩週,7次擊退日軍攻勢,最後因率隊衝鋒,遭日軍迫擊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13處,昏迷3天。
傷癒後,至武漢任緝私總隊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至1941 年底,孫立人所屬部隊編為陸軍新38 師編入緬甸遠征軍,並於1942 年4 月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4 月14 日,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彈盡糧缺,陷於絕境。孫立人原奉命留守曼德勒,但見友軍即將覆滅,因此奮不顧身,帶領113 團一千餘人馳援。英緬甸軍第一軍團長史林姆將軍17 日親往會晤,孫立人說:「中國軍隊,連我在內,縱使戰到最後一人,也一定要把貴軍解救出險!」史林姆將軍深受感動,緊緊的與他握手道謝。
此戰,孫立人軍隊擊潰日軍33 師團,解除了7 千英軍之危,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 餘人。
仁安羌之役是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勝仗,孫立人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擊退10 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10 倍於己的友軍,經此役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勛章,以表彰他的功績,這一仗不僅是孫將軍個人的勝利,也更是中國軍人重信講義的實踐。
天下第一軍 打勝中緬印戰役
1942 年8 月孫立人到達印度,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 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
孫立人將軍自幼深習四書五經,深受中國傳統思想薰陶,承襲歷代的將道文化,因此往往會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胡康河谷、孟拱河谷等地均非新38 師的責任範圍,但為顧全大局他願意冒險替友軍擴張戰果,進而扭轉為有利局勢:
他指揮新38 師進攻胡康河谷,擊敗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最精銳部隊18 師團,又在1942 年12 月于于邦血戰7 日,擊敗7倍於己之日軍,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 月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6 月成功攻克孟拱河谷。
1944 年10 月,中美聯軍再次反攻緬北,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奪下久攻不下的八莫市,殲敵數千人,並於1945 年1 月攻克芒友,打通滇緬公路,與滇西遠征軍舉行芒友會師。
隨後,孫立人持續指揮新一軍越過海拔6千尺高山突進南卡巴,進奪新維,3 月8 日攻佔臘戍,23 日佔領南杜,29 日佔領南燕,30日攻克喬美,僅半年連進350 多公里,並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隊,結束中緬印戰役。
遠征印度的新一軍。(維基百科)
自此孫立人被稱為「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而被打敗的日軍尊稱他為「軍神」,與麥克阿瑟、巴頓、隆美爾等世界名將並列,新一軍也被譽為「天下第一軍」。
1945年孫立人將軍應邀參觀歐洲戰場時,與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虎將」巴頓將軍相逢,2人惺惺相惜。 (維基百科)
指揮新一軍 林彪連番敗逃
1945 年抗戰勝利後,共軍對國軍發動全面攻勢,孫立人將軍臨危受命於東北大敗共軍,離共軍總部哈爾濱只余幾十里,只差一步共軍便要敗亡。
這期間共軍對於孫立人領導的新一軍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孫立人將軍更被稱為塞外長城。但隨後,東北司令杜聿明與孫立人將軍發生多次衝突,杜聿明屢次發電向中央要求撤換,蔣介石於是將孫立人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的虛職,暫時解除兵權。
在孫立人將軍離開後,共軍勢力逐漸坐大,東北局勢日漸危急。
1945 年5 月18 日,孫立人將軍致書麥克阿瑟將軍請求協助中國,然而麥帥因國際情勢的現實及國內親共成員的作用,未能支援中國,在國內方面再加上共黨特務郭汝槐、劉斐等人的的操控下,局勢直轉而下:名將張靈甫、邱清泉、黃百韜等人接連在戰場上殉國,新一軍也在東北留下了悲壯的歷史記錄。
鳳山練兵 保衛臺灣
1947年10月,孫立人奉命至臺灣鳳山為新軍練兵,並將陸訓部遷到鳳山,這是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在這段期間他收容了1,600 餘名失去父母的孤兒,成立幼年兵總隊施以文武教育,又時常將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當作績優兒童之獎學金,一如過去於貴州練兵時於當地成立中、小學,遠征緬甸時建立華僑學校,傳播中華文化,在收復東北時於鞍山成立清華中、小學,教育了2,000 多名青少年。
1949年8月,共軍將領葉飛的第十兵團攻陷福州、廈門,發起金門之戰,在此役中,孫立人訓練的新軍201 師表現極為出色,於56 小時的激戰中,共殲俘了共軍1 萬5 千餘人,後來共軍屢次想進攻臺灣,發動了八二三炮戰、九二海戰,但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保存了臺灣這塊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
從未「反」過 何「平」之有
孫立人將軍堅持反攻大陸,他於1951 年晉任上將,但卻只挂二星在肩頭,他堅持第三顆星要在反攻大陸時掛上,孫立人將軍成了此時中華民國軍人忠貞愛國的最佳寫照。
然而孫立人將軍主張軍隊國家化,非常反對政府引進共黨的政工制度破壞軍中體制,再加上個性直諫敢言,因此使他陷入政治漩渦,遭人構陷。1955年5 月,軍統局長毛人鳳逼迫孫立人舊部屬郭廷亮自誣為匪諜,引發「郭廷亮匪諜案」。孫立人因此引咎辭職,此後一直被軟禁在臺中,長達33 年。
之後,孫立人將軍閑賦在家陪伴家人,他管教孩子像在帶部隊,4 個孩子桌子排成一排,要求看書一定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太近了就會被敲額頭。小孩子都喜歡看電視,但是孫立人只讓孩子們看新聞,新聞看完了,他就 「啪!」一聲把電視關掉。
被禁錮的頭2 年,孫立人家裡沒有任何收入,一家7 口陷入了生活危機,孫立人就在院子裡種玫瑰然後拿到市場去賣,於是就有人稱那些玫瑰叫做「將軍玫瑰」。
在這33 年被誣陷的日子裡,他對於領袖從沒有一絲怨言,甚至不為自己叫屈。
其舊部屬外交官瀋克勤回憶:「有一次聽說孫立人將軍在三軍總醫院住院,趁隨扈人員不注意下溜進祛病房,探詢病情。」
「看到孫夫人在一旁,一時靈感,我就對老總說:‘佛家主張忘我,一個人在病中或在困境,倘能忘我,則可消除一切煩惱苦難。’我話還未說完,但見老總突然用手向桌上一拍,大聲的責怪我說:‘大家都忘我了,國家由誰去救!’我聽了,心中一陣酸痛,幾乎掉下淚來。
我想:‘國家都已經不要你了,你還要去救國!’我還能再說什麼呢?就辭退了出來。」孫立人將軍於受迫Hai之際仍然沒忘記報國之志,令人不禁潸然淚下。
1988 年1 月13 日,蔣經國逝世,孫案翻案的壓力頓減,媒體上關於孫立人案的聲音漸起,立法和監察院中亦再起重新調查孫立人案的要求。監察院不久證實孫立人並無叛亂行為與企圖,部屬郭廷亮等人也非匪諜,宣布即日起孫立人有完全自由,軟禁33 年後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
當時記者採訪孫立人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時,孫立人只平靜的回答道:「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1990 年11 月19 日,孫立人病逝臺中,郝柏村上將下令由陸軍總部以軍禮辦理治喪事宜。12 月8 日發喪,靈堂內設總統褒獎令和旌忠狀、蔣夫人宋美齡贈送的花圈及總統李登輝等之挽額。到祭的有以國防部長陳履安為首的國防部、參謀總部、三軍各總部等各單位,民眾近萬人。
孫立人對二次大戰的貢獻也獲得國際肯定,維吉尼亞軍校在校史館中,將孫立人同另兩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傑出校友──馬歇爾將軍和巴頓將軍並列,永久展覽孫立人生前所用的軍服、軍帽、馬靴、馬鞭、繳獲的日軍軍旗、畢業證書和畫像。
附記:
2001 年1 月8 日,監察院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泫源教授稱「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將軍保存的所有文件,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文件,並未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