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鴻溝:你同時做幾件事?(圖)

作者:鴻岡 發表:2010-08-28 09: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走鋼絲的印度街頭藝人

在北京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兩位宋老師,教語文的那位經常告誡同學們不要走絲兒,教算術的則告誡我們不要走繩兒。

我起初以為這同校園安全相關,但課間休息沒見誰做這種高超活動,走遍校園也沒找到走鋼絲的架構。後來我才知道老師是要求大家認真聽講,不要走思,或是走神兒。

可惜到這時候我腦子裡已經無法抹去兩個詞滋生的聯想,老師越告誡,我的腦子越叛離她的主旋律,去想那些走鋼絲耍花盤的雜技表演。

一心二用

當然,走神的精彩旅途總伴隨著愧疚和自責。老師諄諄教導我們做事要專心致志,一心不能二用,我對此深信不疑。

不過我就是忍不住欽佩那些同時能做好幾件事的藝人。他們做的每個項目都需要聚精會神,然而卻能同時操弄不同項目,為此博得眾人喝采。

Multitasking

近年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跟人打招呼問「你好嗎?」,得到的答覆往往已不再是「很好」或者「還行」,而是「忙得很!」。

為了應對這種時間壓力,很多人也都變得和我童年羨慕的雜技藝人一樣,同時做好幾件本應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去做的事情。

英語裡這些年也流行起描繪這種生活模式的新詞 multitasking 「多任務併進」。

人腦學電腦

根據我的查證,這個詞本來是電腦術語,1966年首次使用,意指多臺計算機共同運行一個應用程序,而到1998年前後開始用來講人的行為。

前些天有項報導你可能也看到了,說英國通訊管理部門Ofcom統計發現,英國成年人如今每天平均花七個小時上網、打手機或看電視。

不過因為他們,尤其是年輕一些的人經常一邊看電視,一邊上網,甚至也同時打手機,若把花在這幾項上的時間拆開來再加到一塊,他們每天累計的媒體消費時間長達9小時32分鐘。

「多任務併進」

邊說、邊看、邊寫,事情多了,但效率和質量未必有進展。

乍一想,這樣多任務併進的生活雖然累一點,但是效率提高,料理的事情多,從而也就能緩和事情積累起來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事倍功半

在工作場合,職工能夠少花時間多辦事,當然對老闆來說頗具吸引力。

不過現在有些研究都發現,這樣辦的事也許多,但辦的並不見得好。

譬如,美國加州大學的信息科學(infomatics)教授格洛麗亞·馬克(Gloria Mark)幾年前展開的研究發現這樣做事雖然快,但產量低。

蜻蜓點水

五年前她派了個研究生在兩家不同的高科技公司跟蹤觀察不同職工如何工作,然後按照他的記錄分析職工時間的支配。

結果發現,他們平均每11分鐘就會遭受一次干擾,要他們去做別的項目。而即便這11分鐘裡面也在做不同的事情,譬如回答郵件,搜尋網路和填寫表格,每一小項使用僅僅3分鐘。

而一旦工作被打斷以後,他們平均需要25分鐘才能回來繼續原來的任務,因此工作變得像蜻蜓點水一般。
反應遲鈍

另外一項調查發現,讓學生解決數學難題,如果也給他們安排其他任務,分散了精力,解決數學題需要的時間會增加40%。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類似調查則顯示,經常更換任務的人對事情的反應比那些只是偶爾更換任務的人個更為遲鈍。

當然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人們都能同時做而並無任何困難,譬如一邊開車一邊聊天。雖然學車的時候光是換檔就需要你全神貫注,但只要熟練了就幾乎想都不用想,一邊駕駛,一邊看後視鏡,一邊說話唱歌,都並不相互干擾。

不同部位

劍橋大學的行為神經科學家約翰·鄧肯教授(Prof John Duncan)說,人腦確實比較像電腦的應用程序,可以同時處理不同信息,不過這些得是不同類型的信息。

譬如,語言處理和視覺空間的認知便可以同時運作。但是他說,要同時處理非常相似的信息就很困難了,比方讓你同時聽兩個人說話,所能記住的信息就會明顯減少。

男女有別?

談到「多任務併進」,有種老生常談的論點認為,這種事對女人比較容易,對男人比較困難,不過我一直擔心這也許是偏見。

現在,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Hertfordshire University)心理學院的基思·勞斯基教授(Prof Keith Laws)卻說他為這種論點找到了一定證據。

他安排50對男女本科學生進行試驗,給他們8分鐘時間同時做數學題、看地圖並在電話上回答一些普通常識問題,結果發現男女學生能力基本一樣。

可是叫同100名學生制定方案去尋找一把假設被遺失在野地裡的鑰匙時,女生的平均表現據說比男生強70%,據說她們此時顯示了更戰略性的思維。

這與你的經驗相符嗎?



来源:BBC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