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國的申遺風氣也是由金錢堆就 (心語製作)
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形成一股新的炫耀政績風氣,西安大明宮花費上百億建立世界遺產公園,開幕前卻被指大規模拆除返工,外界批評勞民傷財,不尊重遺產保護。以下是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耗資上百億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即將於10月1號開園,然而有市民反映,部分已建成的建築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後西安大明宮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稱,大明宮遺址公園為了適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而進行了景觀調整,但民眾質疑,如此建設又快速拆除,是純粹的勞民傷財。據悉,整個大明宮世界遺址公園建設費用高達一百二十億人民幣。
本臺記者就外界的不滿致電西安市政府查詢,對方回應表示,「對不起,這裡沒法回答你。」
對此事關注併進行瞭解的網民許先生星期三向記者表示,「現在關於大明宮這個事,官方已經所謂闢謠,說不叫拆除,叫做原址搬移,他的意思是說本來是在大明宮建的,現在要從大明宮搬到另外的地方去。這個說法有一個核心的要點,就是闢謠的官員一定要強調在搬移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資金的增加,說法非常荒謬,因為搬移需要人工,人工難道不計費用嗎?所以不管是闢謠還是什麼,就是一定要把持住這樣的口風,說沒有再追加投入,用心很清楚,但是剛好說明瞭不計成本申遺。」
圖片: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些中國古蹟 (心語製作)
隨著中國丹霞地貌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熱」在中國陡然升溫。一些備選項目籌集巨資,另有一些緊鑼密鼓加緊進行項目包裝。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之後,申遺成為一種新目標, 各地政府為了創造政績,不惜重金在一些歷史遺產上大做文章,進行過度開發然後申報世界遺產。 直到目前,中國擁有40處世界遺產,數量排名全球第三。據建設部統計,中國如今有35個項目正式備選申遺。網友鳶侯認為,「無論是什麼事物,一到中國的土地上就變味,申遺本來是好事,可在中國卻逐漸演變為一場政治運動。」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對此表示,「不是真正把當地經濟搞上去,把當地的環境治理好,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大的改善,不是從這些方面去做,搞一些譁眾取寵的辦法,提高當地的知名度,申遺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用各種手段來換取一個很虛假的名目。」
隨著一窩蜂的申遺風興起,申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除了地方財政的支出,很多地方還因為申遺欠了不少債,引發了更多潛在的投資風險。中國丹霞地貌包括申遺本身、設施建設,以及景區綜合治理在內的各項費用達十幾億元。其中年財政收入不過2億元的湖南崀山所在地新寧縣為「申遺」共投入4億多元,銀行貸款1.55億元。
而諷刺的是,相對於申遺的巨大開支,申遺之後保護費用稀缺已成普遍現象。北京五大世界遺產產生高達32億元的修繕資金缺口,而西安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僅幾百萬元維護費用。申遺的意義在某些程度上被視為遺產所在地政府官員的政績,真正需要的遺產保護卻被忽視。
於此同時,在申請世界遺產後的景點都會在經過一個形式化的聽證會後藉機漲價,引發遊客的不滿。 日前,湖南南嶽大廟門從目前的40元一張門票調整到50元,官方人民網都有評論認為建立在大手筆申遺活動、大額度專項開發後在高成本運營費用之上的漲價,已經讓門票遠遠越過了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