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八月底的臨近,又有一大批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的校園展開新的求學之旅。有報導說,部分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後面臨就業難等問題。美國之音記者皓祥採訪了三名回國發展的中國留學生,看看他們如何評價回國後的生活就業經歷。
*家庭很重要 海外經歷是競爭力*
剛剛從美利堅大學拿到MBA碩士學位的學海來自一個條件較好的家庭,他表示雖然自己在美國留學六年,但從來沒有長留美國的想法。
他說:「我從來沒有在美國生活的想法。我覺得在國外生活久的人都有對家的想念。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爺爺身體不好,我覺得我一下子不能回去照顧他心理非常內疚。直接原因也是家裡需要我。」
今年7月回國的學海表示,對國內人太多和氣候炎熱有些不適應,但是既然從中國到美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都適應了,所以回來適應也從來不擔心。
學海說:「只要是在國外呆過好多年的,所有東西都靠自己,回來其實就已經是競爭力和優勢。我覺得海歸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要求不要太高,否則會有挫折感。」
目前計畫在家庭公司學以致用的學海在美國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短暫工作後又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正在組建一個年青有活力的團隊,為創業作準備。
*海歸海待也看個人*
像學海這樣有一定家庭基礎條件的海歸也許並不是多數。媛媛和曉燕兩人就在09年從美利堅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分別到北京和上海找工作。
媛媛說:「回國有父母的原因,他們希望我離家近一點。我也覺得國內變化很快,競爭很大,也隱藏著很多機會。對於有事業心的人還是需要這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國家去奮鬥。」
回國前就搜索申請 ,回國後筆試和面試之後,媛媛進入了北京一家英文報紙。她說:「其實競爭力也挺大的。我覺得在這裡工作主要能力還是與人溝通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
有國內報導稱,世界HR人力資源實驗室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
都於有「海歸變海待」,媛媛認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本身已經困難的社會大環境,另一方面海歸的自身期待。媛媛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可能覺得受到的教育得不到回報。我覺得中國有很多行業還沒有開發出來。」
在美國嘗試工作但未能如願的曉燕現在在上海一家公關公司工作。「因為我的專業吧,跟美國人競爭會有些困難。」
福布斯雜誌報導說,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有230萬本科學生畢業後就失業,平均起薪也比去年下降1.3%。
不過回到中國的曉燕並沒有感覺工作難找。「我投了幾份簡歷就好幾個offer 了。」
*懷念美國生活 回國需時適應*
反而讓她需要適應的是和國內朋友尋找共同話題。「大家談不到一塊去,他們會提房子車子結婚孩子,我對這個一點興趣都沒有。」
雖然已經回到國內發展,但是這三位海歸留學生都對曾經的留學生活感到懷念。學海說:「說真的我在美國的朋友比在中國的還多。美國生活環境確實比較舒服。」
媛媛說:「剛回來很不適應,看什麼都不順心順眼,覺得不如在美國生活方便。中國人口這麼多,不是都很有素質。沒有自己的空間。懷念美國那種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從來不後悔出國的決定,因為我覺得美國還是一個大熔爐多元文化的社會,見到的人世百態對人生都是挺好的影響。」
雖然這三位選擇回到中國發展的留學生只是「海歸」大軍的幾個個例,無法代表所有「海歸」,但是他們分享的經驗,也為「海歸變海待」問題提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
網友評論
要說實話,很多由美國歸國的中國留學生回去後都會拿:報效祖國,國內機會更多等等來給自己找面子,更有可笑者,很多報導某教授科學家聲稱美國 人高薪挽留但自己志在祖國因而絕然回國,其實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凡是回國的都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或曰無法生存混不下去的,因為美國是個競爭的國家,靠 的是真才實學,競爭失利本也平常,正如跑不過劉翔,不丟人,但是某些人就是愛說假話,吃不到葡萄說酸,很壞的品性,不應該是中國人的形象。
--------------------------
如果,中國國內有美國這樣的教育環境,還要出去嗎? 如果,我出生在美國,就不用出去留學了。
-------------------------------
老土先生的評論也就是我的評論;我突然感到他不在中國,他在美國,因為只有在美國的人才會如此瞭解真相,有這樣的評論。
-----------------------------------
現在中國是滿清(侵略268年)的繼續,奴隸制度根深底固,那些滿清皇帝是一群愚味無知不講科學的蠢豬,自欺也欺人。 他們沒有斷定力,用那些一知半解的「海歸」+ 「海待」蠢豬去造核試驗, 去造原子彈,結果拿走了76萬人的生命,做成大核污染,一直從西太平到東太平洋美國加州。
---------------------------------------
有很多中國人素質很低,去美國只是為了鍍鍍金,大多數人都以為「海龜」回國後會很吃香,他們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出國的。
---------------------------------------
這些什麼'海歸,海帶', 到國外添洋人的臭腳丫. 養成了洋人好吃懶做,野蠻霸道的惡習. 在國內根本不受歡迎.
----------------------------------------
很難根據一些人的觀念和想法去推測每個個體的想法。所以,不能對每個回國的人妄加猜測。冷暖自知,無關愛國。每個人關注的是都是人的溫飽,尊嚴,自我滿足的需求。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出國和不出國的原因,也有回國和不回國的理由。不能一概而論吧? 留不留美國和是否有競爭力有關係麼? 和愛國有關係麼?
-----------------------------------------
很難根據一些人的觀念和想法去推測每個個體的想法。所以,不能對每個回國的人妄加猜測。冷暖自知,無關愛國。每個人關注的是都是人的溫飽,尊嚴,自我滿足的需求。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出國和不出國的原因,也有回國和不回國的理由。不能一概而論吧? 留不留美國和是否有競爭力有關係麼? 和愛國有關係麼?
-------------------------------------------------
我還沒有聽說過清華、北大、復旦等享受全額獎學金的PHD畢業就回國的,他們的回國比例不到30%。只有那些自費的,國內稱為有錢人的孩子在美國沒有競爭力,才只能回國的。實際上現在在美國讀Ms的基本上沒有留在美國的可能,且現在基本均是自費。
--------------------------------------------
海帶,不是海待
----------------------------------------
現在很多人留學也都是理性的,長知識,更為見世面
-------------------------------------------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也沒有完美的人生。海龜和或者海不歸就看誰誰喜歡誰誰,誰誰能忍受誰誰了。海龜得適應共產黨,海不歸得適應種族歧視:人生是有遺憾的,國人都要正視這個現實!
--------------------------------------------
sean很佩服老土的言論吧,老土的言論並不新奇。九十年代錢寧(前外交部部長錢其琛之子)寫了一本《留學美國》就有如此論述。同時告訴 sean,老土可能就在中國,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出過國,是鄉村一介凡夫俗子,是網際網路,讓我能夠冷靜的欣賞這個世界,現在真是到了「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 事」。
---------------------------------------------------
現在出國留學不是像以前純粹通過考核,有錢也可以留學,所以魚龍混雜、優劣參差不齊,所以有些「海龜」變「海帶」也就不奇怪了;況且,在中國,就業並非因才而用、學而致用,更多的是依靠背景後臺和關係。
-------------------------------------------------------
不應該回來。一黨獨裁,沒有起碼的人身安全,遑論其他。
--------------------------------------------------------
在國外鬼混了幾年, 就想在國內過上優裕生活. 這是什麼時代了, 假洋鬼子 買辦 不吃香了 裸官都定居國外了
----------------------------------------------------------
印度巴爾博拉元帥說,英語應該是航空的國際語言,但是中國飛行員只能說一點英語,甚至根本不能說英語。 「戰鬥機飛行員在訓練中會做一些近距離飛行動作,相互語言不通對飛行安全非常危險。」 1993年,中國飛行員駕駛美國生產的麥道80型飛機準備在烏魯木齊機場著陸。機場大霧,飛機的高度警報系統發出危險警報。就在這個時候,駕駛艙錄音機錄下了一位機組人員用中文問另一位飛行員的聲音:「Pull up」是什麼意思? 「Pull up」的意思是「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