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空置率之謎是近日最為關注的話題。不久前,有媒體報導,經國家電網的家庭用電數據可知,全國660個城市總共有6540萬套住宅電錶讀數連續6個月為零,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很多網友不斷發布附近住宅小區「黑燈照」,央視更是對很多熱點樓盤的「空置房」做了一些調查。不過,住房高空置率問題也遭到很多市場分析人士的否認和反駁。
坦率地說,即使「6540萬套」數字過於龐大牽強,但只需用日常的觀察可知中國住房空置率是個很大的問題。中國統計部門沒有專門的空置率。這也許是件好事,因為少了一項爭議性的統計項目。不過,住建部官員發出「空置率跟高房價沒有直接關係」的言論卻在邏輯上讓人費解。
如果「空置率和高房價沒有直接聯繫」的邏輯成立的話,那麼是否也可以說「農產品的囤積炒作同農產品價格飛漲沒有直接聯繫」?這就會在事態上形成古怪的分裂,因為農產品沒有順暢地進入消費市場可以等同於「空置」。國家各部委正在部署行動打擊農產品的囤積和投機,發改委甚至認為,農產品例如粳米、玉米(資訊,行情)、大蒜、蔬菜、綠豆等價格的猛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法資金的囤積,兩者有著至關重要的關聯。但是這個關聯在房地產市場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並非所有空置都是不合理的,例如家庭人口增減帶來的住房多餘,這是市場正常狀態的合理變動。我們所擔憂的是一種「系統性空置」,這種空置的背後根本性力量是政策導致的。就像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持續持有頭寸並不斷放大,不願意平倉,那一定是有一種瘋狂的系統性力量驅使人們這麼做。而這個力量就是政府低利率為代表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人們始終受到負利率和高通脹預期的困擾,買房就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即使買房產生的租金收入看上去都不如房屋總款存在銀行裡面的利率,人們還是會投機式買房,即使買房之後房屋是空置的。因為買房是可以使用按揭,有槓桿率,同時他們堅信通脹會傳遞到房屋租賃市場,最終房租還會大幅度上升,租售比會在動態中修正。
房屋市場的「系統性空置」在西方國家被視為堪比失業的浪費,相當於大量資源被閑置,所以會出臺稅收政策來增加空置成本,不過這要求對中國也許過高,因為中國統計部門現在連空置房屋都不能查,更談不上會立即出臺政策。所以,我們冀望政府改變「系統性空置」是通過提高利率、收縮貨幣的方式來進行。
房屋空置並不是個中性問題,也不僅僅是投機性購房者所忌諱的問題。事實上,維護房屋泡沫的中堅力量始終是那些有房者——甚至僅有一套房的業主。道理很簡單,因為如果你我工資相當都是8000,但我在房價1萬的時候,每月還完按揭5000後我還有3000,有餘錢買其他消費品,但如果房價漲到 1.4萬,按揭7000,那麼你只能買點糧食蔬菜「果腹」了,由於你沒有餘錢,那麼其他商品對應的整體購買力也會削減,從而使價格變得便宜,這其實是「消費者剩餘的轉移」,只不過從後購房者轉到先購房者。所以,房價泡沫對於所有的購房者都是有利的,即使這其中人並不炒房,他們也可以通過房價對後買者購買力的「稀釋」而獲利,這個「消費者剩餘內部轉移機制」將會導致房地產泡沫會極大限度地吸納每一滴泡沫成分,最大限度地拖人入「泥潭」,最大限度地擴散,然後造成最大限度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