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媒體10號報導,作為2008京奧開幕及閉幕式的主場館--國家體育館,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鳥巢」,由於難以籌措每年七千萬元人民幣的維護經費,而且運作成本過高,「用一場賠一場」,目前鳥巢的經營權已經由「民營」轉為「國營」,由政府直接接管。
事實上,鳥巢「為錢所困」已經不是新聞,這個耗資巨大的工程,它的長期價值,從建造開始,就一再遭到質疑。
鳥巢於2004年3月正式開工,最初的預算是35億,而實際上建造花費卻高達70億。
鳥巢的經營權也經歷了「民營」--「半國營」--「國營」的過程。
由中信集團為主的聯合體投標獲得了鳥巢的30年特許經營權,但是僅在獨立運作一年後,就因為經營困難放棄了。2009年8月,中信聯合體簽約出讓58%的股權給北京市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由他們主導經營場館,承擔虧損和盈利。2010年的8月,鳥巢完全轉為「國營」。
如果說第一年「民營」、第二年「半國營」並沒能給鳥巢帶來經營上的轉機。第三年轉為「國營」是否就是最好的商業改造方案呢?或者說,只是將鳥巢的賬單「改造」給全國納稅人全權買單而已?
鳥巢每年的維護成本達到七千萬元人民幣,如果加上貸款支付的利息,一年的運轉成本就達上億元,還不包括體育場的折舊。目前,鳥巢最大的收入來源並不是原先設想的文化和體育賽事,而是作為副業的旅遊。
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城表示,因為「鳥巢太大了,如果舉辦小型演唱會、比賽,幾千人的觀眾規模,坐進去幾乎看不出來。」中信集團工作人員也透露 說,除了維護費用,鳥巢「只要啟動基礎成本就是70萬,需要一百多名工作人員,這樣的成本如果賣不出5萬張門票根本就沒有收益,用一場賠一場。」
而作為鳥巢主要收入來源的旅遊,也在走下坡路。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春在「半國營」階段就透露過,鳥巢遊客面臨人數下滑的危險「從最高峰的日客流量八萬人次,下降到現在的五六千人。」
鳥巢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接管後將給予政策上的優惠。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具體措施,但據說在改制後,鳥巢將推出國際性的賽車比賽和冰雪節日等活動。
但鳥巢在08年奧運會後的兩年裡只承辦了兩場比賽,由於草皮被批評猶如菜地,在國際賽事上並沒有留下良好的口碑,因此能否通過上述這些旅遊活動,年賺7000萬元還是一個未知數。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