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強調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可以討論撤飛彈的背景下,有臺灣學者認為,中國有可能在2012年臺灣大選前,就「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個新說法,並可能在年內在對臺軍事部署上做出調整。
經濟交流已不足以打動臺灣民心
7月底,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在記者會上談及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時表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撤飛彈、軍事部署等問題都可以討論。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林中斌本週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認為,在臺灣今年五都選舉前,不排除大陸在對臺飛彈部署上做出調整的可能性。林中斌指出,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臺灣的民意顯示,單憑經濟交流已不足以打動臺灣民心,要推動兩岸關係繼續發展,除了軍事和政治議題,已沒有更多的選擇。
這一樂觀的看法與眼下臺灣輿論的普遍氣氛相去甚遠,畢竟不久前臺灣國防部的一份報告還顯示,大陸在繼續增加對臺灣的導彈部署,從而引起臺灣輿論對馬英九政府大陸政策的質疑。
與民進黨較為接近的「臺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也認為,馬英九政府為緩和與對岸關係所採取的措施未能發揮作用,短期內中國的對臺軍事部署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我認為,首先,中國對臺灣的軍事部署早已超過臺灣本身能承受得範圍。但實際上中國的主要目的是防禦第三者,特別是美國的介入。所以所謂的移動對臺飛彈的理由不會只關切兩岸關係,還牽涉到如何處理與美國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很難看到中國會為了提高馬政府在臺灣的支持度,單方面撤除飛彈。」
將政治對話作為撤除飛彈的條件
但賴怡忠同時指出,飛彈部署的局部變動是有可能的。中國對臺灣部署的短程飛彈,很多是從1995年左右開始服役的。在15年後,這些飛彈面臨更新換代:「中國有可能在汰換這些飛彈,代之以更新、射程更遠的飛彈的時候,對外說是把沿海的飛彈撤除了,卻不說他們在更靠近內陸的地方部署更精確、射程更遠的飛彈,來彌補沿海減少的飛彈。他們會把更換沿海飛彈的動作當作對臺的一種善意。」
賴怡忠認為,伴隨這一信號的,會是中國要求馬政府進行政治對話的信息。到目前為止馬政府還不願在政治對話方面作出明確表示,因此中方很可能將政治對話作為「撤飛彈」的條件,向馬政府施壓:「在ECFA簽署之後,中方基本認為馬政府不應該再迴避政治談判的議題,但同時也瞭解馬政府在國內面臨一些難處。所以中方的態度是,不會直接把政治談判提上台面,但就政治議題進行對話,這個壓力會變得非常強烈。」
茶杯裡的風波?
淡江大學教授林中斌還認為,中國有可能在2012年臺灣大選前,就「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個新說法。根據是,大陸的一些專業出版和研究項目,近期多次提到臺灣的「政治定位」問題,認為這說明中共內部開始認真探討這個議題。
但賴怡忠指出,所謂大陸內部對兩岸政治定位的新說法,不過是一些人一廂情願的解讀。他舉了2000年時任中國外長的錢其琛提出的對臺政策「新三句」為例。「新三句」是相對「老三句」而言,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在「新三句」中錢其琛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改成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賴怡忠說:「當時就被不少人,包括林中斌認為是中國對臺的一個新的善意。 但錢其琛的說法在1994年的官方文件裡就提出來過,所以也不是什麼新的東西。我認為所謂對中華民國的新的說法,就類似於當年錢其琛提出的‘新三句’裡不同的部分,實際上臺灣是茶杯裡的風波,自己在興奮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