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這是歷史的重演嗎?
「中國的改革志士早在鴉片戰爭時期就開始對西方做出反應,但是直到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西方問題才最後成為頭等大事——而即使到這時,有此看法的也只是少數的學者和官員。七十年代之前十年左右,中國大部分改革家關心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叛亂問題。」 ——(美)柯文 《在中國發現歷史》 晚清政府堅持,內部叛亂是大問題,應首先解決,外侵可以稍後。
而同樣,在抗日戰爭剛開始時,中共和社會上一部分人(佔少數人口)也認為日本入侵問題是大問題,而國民黨方面(當時中國的代表政府,佔大多數人口)則堅持國內「叛亂」才是主要問題,這也就不難理解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和晚清政府同出一轍,日本僅是小國,造成不了大的危害。
這是歷史的重演嗎?還是偶然,巧合?
----------------------------
張建春回帖-用材料說話
陶罐同學:
大前提,時間:全面抗戰爆發前(1937年之前的民國)
首先,蔣介石本人就是日本留學回來的。其人知曉日本國力之強盛,也並沒有國民黨認為日本是一個小國,造成不了大的危害這一說法。
但是你不要忘了大前提,日本覬覦晚清國土已久,對於留學生斷然不會讓其瞭解國家實力之類的機密。蔣介石就讀於高田野炮聯隊,「日本的戒備心是相當強烈的,包括對中國留學生授課也採取防範措施,蔣介石在學習期間,只能學到一些基礎軍事知識」(《青年蔣介石》崔曉忠 華文出版社 2003.5.1)。試想,一個國家會把本國實力狀況告知敵國?蔣在其一炮兵連學習,受到嚴密監視,「就連一個班長的技巧都不給透露」(《蔣介石日記揭秘》 團結出版社 2007.1).縱然在日本學習,將所學到的是:「軍紀,武士道精神,先進技術要快速運用軍事,班長技術的重要性,士兵要從點滴做起,治軍如治家等」(《蔣介石與日本的恩恩怨怨》 翁有為 趙文遠 人民出版社)。比如你在師大一個班學習,不看別人評價,你能得知整個師大的綜合實力,道理如出一轍。
第二,至於國民黨是否認為日本是一個小國,造成不了大的危害。
「1932年,12月14日,蔣介石在內政會議上又指出:……‘今天我們可以說,日本不配做我們的敵人,我們當前的敵人還是赤匪,如果我們在內部把赤匪的禍亂消除了,對日是沒有問題的…’1933年4月6日,蔣稱:‘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中華民國史》 四川出版集團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1.1 P317)可以為證。所以說,在全面抗戰之前,至少說,國民黨對自己軍力,財力是比較自信的,同樣,對於你所言 中國國力貧乏,不足以和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爭。蔣某人作為日本留學的歸國人員是深知這一點的 至少在1937年前是無根據。
第三,日本主要進攻的是東北,綏遠,華北等地。這些地方是張學良、閻錫山等新舊軍閥的地盤,將某人有借日本人之手消耗其實力的想法。 你在此犯錯,征服東北在1931年之時,而對於華北則在1937年和以後的事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而綏遠,從1937年到1945年,日本人就沒有大範圍征服過,三分之一不到的地盤被佔領。
日本在確定攻華時雖說「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與征服支那必先征服蒙滿」,早在1928年7月,張學良易幟服從國民政府,且在1931年9.18事變服從中央不抵抗後撤,何來借日本人手消耗其實力的想法?!若要消耗,命其抵抗日軍就成。「1929年,蔣在南京新政府中與胡漢民為右派的人合作並推選為立法院院長,排除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左派在外」(《中國近代史》徐中約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P435).通過政治手腕,蔣介石將其利益向自己靠攏,聽自己指揮,故借日本人之手消耗其實力一說為虛,亦為下策。
第四,中共也是紅軍在長征以前主要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活動,有甚者在廣東福建,對蔣威脅較大,特別是對其的經濟命脈華中地區的威脅。
不要忘了,近代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都在東部!近代化的起步,民族工業的興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傳來都是在東部,何來華中為其經濟命脈一說。蔣介石起家,四大家族的產業金融都在東部,確切的說在上海。「中國的財團,在蔣上臺之前,主要有三個,北方財團,廣東財團,江浙財團」(《蔣介石傳》楊樹標 楊菁浙大出版社2008.1.1 P7). 「蔣介石比國民黨大多數領導人更加認識到上海在財政上重要性,知道控制上海稅收勝過指揮許多個師。…在南京的10年時期,政府從全國經濟和製造部門——大多集中在上海地區——取得政府稅收的近85%。…由於能夠發掘中國這個最大最現代的城市的財富,蔣比他的政敵享有一種值得羨慕的優勢。」(《劍橋中華民國史》 費正清 ).所以說此說法亦不成立。
第五,蔣介石的控制力還沒有達到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對國家的控制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盛的清朝怎可以和近現代民主國家的國民黨政府(儘管不是那麼民主)相比對地方的控制力:專制主義講求的是集權,近現代民主講求的是分權。二者自然沒有相比的共同基礎。更何況「至1936年末本土18個省中,僅有7個保持基本自治」 (《劍橋中華民國史》 費正清 ),在形式上蔣介石已達到全國的統一,已是這段時間內最好的控制了。他內部是有之前各新舊軍閥的矛盾利益之爭,但這和上面第五黑體字有何關係?
第六,是不是歷史的重演,我只是從歷史事件的相似中提出對比,做一個分析,而不是我由此材料得出的觀點,標題不是有問號嗎?
綜上,陶罐同學所言有很大主觀想像成分,是不可靠的,用材料說話,用證據說話,還要注意時間界定。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