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過著「余則成」式的潛伏生活,不動聲色地生活在一群看空滬深股市的人中間,和他們一起開會,聽他們發言,推敲著他們的邏輯。仔細地收集著他們的言論,分析那些讓他們看空股市的數據,有時候還給他們一些掌聲和鼓勵,結果是,我更堅定了對滬深股市的信心。
這些看空滬深股市的「大佬們」有共同的出發點:認為隨著經濟刺激計畫的退出,信貸收縮和外需出口市場的疲弱,中國經濟將經歷一個低速增長期,GDP的增速將逐步放緩,上市公司業績也將隨之下降,市場整體估值因此下降。此外,還有一批人更加悲觀,繼續議論著「二次探底」的話題,並堅信如果刺激經濟的政策退出,就會導致經濟下滑。我所描述的這些邏輯,當然不是資本市場大佬們的原話,但這確實是我解讀他們謹慎態度的動機。
我不知道中國經濟是否會經歷如此一個低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看了那些海量的圖片、表格、數據、曲線和分析之後,誰的大腦也無法精確處理這些信息,如果由此得出經濟放緩的結論,其中必然有主觀感覺的成分。我所關心的是,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實體經濟的調整期,那將為滬深股市波瀾壯闊的牛市揭幕。
為什麼同樣的數據,同樣的事實,同樣的現象,在我看來卻是不同的發展趨勢,或者說為什麼我認為實體經濟放緩對於股市來說是特大利好呢?且聽我細說緣由。
我是最先在滬深股市提出並始終堅持「通脹無牛市」和「通縮造牛」論的。我始終如一的信念是,實體經濟放緩,將使得通貨膨脹壓力減輕,如果實體經濟真有二次探底,則還有可能給我們帶來通貨緊縮型牛市。對此,長期關注我在上海證券報專欄的讀者應該不陌生。
經濟高速增長的繁榮時期,往往伴隨著物價上漲、企業訂單增長、開工率上升、信貸投放增加、生產型企業規模擴張、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這幾乎是我國經濟過去10年的真實寫照,我們且看看過去十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吧,從10年前的2200點左右到今天的2500點,我國股市的表現實在是愧對那些相信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將促使股市繁榮的廣大股市投資人。
就在幾個星期前,我曾在上海證券報撰文論述,股市不是結果而是原因,我們不能因為看到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簡單認為股市就會隨著上漲。股市以利益估值作為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利用科技進步的手段,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工藝流程,整合上下游資源,提升管理水平,推出新技術新產品,以克服原材料漲價、經濟下滑、訂單下降等不利因素。如果實體經濟處於低估的匯率、寬鬆的信貸以及大方的財政刺激之下,股市就不會出現高估值的激勵,因為此時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外延式的擴張,是利用繁榮的市場和寬鬆的信貸簡單地複製舊的生產方式。只有當實體經濟下滑、增速減緩、外需下降、訂單減少,股市才會給出高估值的激勵,因為此時只有改變增長方式,實現資源節約型的科技進步才能求得經濟增長。而這個時候也往往伴隨著房地產市場投資熱情的冷卻,物價堅挺甚至下跌,市場充斥著流動性而企業的貸款意願卻不強。雖然此時企業容易獲得貸款,但是獲得貸款用於擴張規模往往意味著更多的風險。此時的投資,往往注重於科研開發和技術進步,於是我們就會看到轉變增長方式所帶來的通縮型牛市。
那些掌握著億萬資金的股市大佬們,對中國經濟的準確把握和由此得出的看淡股市的結論,恰恰幫助市場去除了股價可能包含的任何不合理的情緒因素,反使股價更合理地反映了公司的內在價值和長遠發展前景。為此,我感謝這些空頭大佬們,我現在真心希望他們所預見的那種實體經濟放緩乃至下滑的局面盡早出現,到那時,空頭大佬們早已逃走了,而我將迎接波瀾壯闊的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