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15號起訪問中國大陸,媒體解讀默克爾訪華焦點多為「重經濟、輕政治」。出身前東德的女總理默克爾上臺之後,改變了歷屆德國總理與中國打交 道的方式,默克爾不再以經貿優先,而注重人權、西藏等問題,因此,這次她率眾訪華目地,引發大眾關注。
默克爾這次率領德國國內頂尖的企業領袖同行,包括能源、汽車、化工、金融以及零售等大型企業代表,外媒普遍認為,推動經貿合作是默克爾此行的重點。
《德國之聲》「媒體看中國」專欄,節選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內容指出,「德國認為此前德中關係很少像現在這樣積極向上。雖然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根本分歧並沒有甚麼變化,默克爾總理也會按照慣例'談及人權問題',但是經濟利益明顯高於政治利益。」
默克爾訪華將簽訂一系列訂單,內容涉及電動車、環境保護和公共交通等方面。媒體評論認為,經濟合作再度成為中德交往的主軸。
《中國經濟週刊》認為,目前,德國擁有一系列佔據人類科技發展前沿的高新科技,特別是在新能源和智慧交通運輸等…,而德國企業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的能力,也成為他們向中國出口的最大籌碼。
熟悉中德關係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德國輸出技術和中國產業升級,互惠互利的需要,是兩國經貿關係更為密切的銜接點。中國要改造自己的經濟結構,需要德國的技術和知識。
香港《明報》專題報導指出,自從德國統一之後,中德關係從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到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都奉行經濟至上實用主義路線。
2005 年默克爾上臺,這名出身前東德的右翼女總理,似乎改變了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再以經貿優先,而開始注重人權、西藏 等問題,她先是在2006年訪華時高調談論人權問題,2007年更公開會見達賴喇嘛,2008年她又杯葛京奧開幕式,令中德關係跌入谷底。金融海嘯後,默 克爾對華政策才有所轉變。
報導認為,中國與歐洲最近互動頻繁,默克爾這次中國之行,在巨額訂單面前,看來也免不了要就西藏問題作一番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