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中國家長們的心目中,孩子的高考是重中之重,甚至於從幼兒園開始就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從而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而在中國學生的心目中,高考就是一個噩夢,應試教育的枷鎖束縛了孩子們的天性,將他們變成了單純的考試機器。應試教育的弊端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實中應試教育給孩子們帶來的沈重負擔甚至不亞於血汗工廠對工人們的無情剝削。可是無比疼愛甚至溺愛孩子的中國家長們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或者取消高考制度,只是拚命的讓孩子們去適應這個制度,不能不稱為一個奇怪的現象。平心而論,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誰忍心自己的孩子吃那份苦,遭那份罪呢?
為什麼沒有人起來反對高考,反對應試教育?原因很簡單:高考是一個還算公平的制度。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弱者獲得社會幸福感的最基本保證。經過中共對中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道德摧殘,當今的中國社會已經是亂象叢生,貪腐遍地。眾多的潛規則使得社會公平成為一句空話。現如今不要說當官和陞官了,上個學找個工作都得靠關係,甚至於看個病買個好一點的商品也得靠關係。權和錢的擁有者在社會活動中絕對的強勢,擁有完全超越普通平民的優先權,甚至可以無視社會規則乃至法律肆意踐踏底層民眾的權利。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僅有的一點公平競爭的機會必然會被當作唯一的希望而小心的被民眾呵護。這就是被許多人認為可以決定人一生命運的考試—— 高考。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就可以在一個好點的城市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從而獲得較為幸福的人生。這就是中國無數家長們純樸的願望。在一切都要靠金錢權力和關係的時代,孩子們可以僅僅憑自己的努力來掌握的人生,這對無數無錢無權無關係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了抓住這一點希望,他們寧可毀掉孩子童年的幸福也要千軍萬馬擠這個獨木橋。
我十分體諒中國這些家長們的良苦用心,也無意去爭論應試教育的利弊。在此我要討論的是一個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問題:高考制度形式的本身。公平並不一定是完美的,而中國的高考制度非但不是完美,甚至連公正都談不上,簡直就是胡鬧,毀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前途。大家不妨想想下面這些問題。
首先,高考制度恢復三十多年了,教科書的內容與教學大綱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沒有太大的出入,可是以高智商享譽全球的中國人居然至今找不出一套合適的考試方法。年年都在試點,年年都在改變,一會兒3+2,一會兒大綜合,一會兒小綜合,折騰的考生無所適從。如今全國一次高考居然有N套試卷,每個省都不一樣,甚至連總分都不一樣。試問全國的高中生學到的知識有什麼差異麼?為什麼不能統一試卷呢?
其二,高考的試題難易程度毫無標準可言,忽難忽易。比如江蘇省今年的數學試題難得離譜,連我這個物理學博士看了都咂舌。可是前幾年江蘇的數學題卻極為容易。兩年全省的數學平均分可以差出幾十分來,這在全世界推行行業標準化的今天簡直不可想像。這公正嗎?而且學科之間平均分相差過大,不是擺明瞭高校錄取會有偏科的傾向嗎?
其三,高考的運氣程度太大。眾所周知,高考只有四五門,且每門僅僅兩三個小時的考試時間。短短兩三個小時就要考察學生對整個學科的掌握程度是很困難的,因為試題量很有限,所考察的知識點很有限,也許正好考到了考生所掌握的,也許正好考到了考生沒有掌握的。換句話說,掌握了70%知識點的考生完全可能比只掌握60%的考生考出的卷面成績更差。而且試題越少所能考察的知識點就越不全面,從而導致上述誤差的可能性越高,考試也就越不公正。中國的高考對多數考生來說簡直就是考運氣,運氣好上一本,運氣不好上二本的人大有人在。
其四,過少的考試機會和過高的運氣成分給考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導致失誤。高考一年只有一次機會,在中國許多考生為了考上重點大學,復讀一年小意思,復讀兩三年大有人在,甚至八年抗戰亦不罕見。可是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個一年?且不從人生光陰的角度,就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假設退休的年齡是一定的,因為復讀一年這個孩子就會晚踏上社會工作一年,損失的可是一年的工作收入!這還不包括他在這一年復讀中所投入的學費和資料費用。如此的考試壓力,就像老師和家長們常常在孩子耳旁念叨的「三年就為了這三天」之類的話語,使得臨場發揮失常者比例極高。看錯題,看走眼的現象常見,甚至有些刁鑽的出題者還故意弄些陷阱,誘使考生在緊張的氣氛中犯錯。這樣的考試如何保證考生的平時水準得到公正的體現?
第五,病態的投檔招生制度。中國大學錄取一貫採取投檔招生的制度,即每位考生有且僅有一份檔案,大學第一輪招生時按照招生人數的120%提取檔案,從中選出合適學生加以錄取,並將剩下的20%檔案退回,參加下一輪補選。此一病態加變態的錄取方式是極不人道的,因為它直接導致許多搶手的學校不錄取第二志願。舉個例子,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第一志願填報清華大學,他的成績很好所以檔案在第一輪中被清華提走,可是不幸成為落選的20%之一。比如他的第二志願是浙江大學,儘管他的成績遠遠超過浙大的分數線,可是浙大已經在第一輪錄取到足夠的學生,所以他連進浙大的機會都沒有了。面臨他的只有兩條出路:進一個普通本科大學,或者復讀來年再考。這樣的例子每年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幾萬幾十萬!這也是直接造成每年龐大的復讀大軍的主因之一。我十分佩服這個投檔招生制度的發明者,不禁要送給他孔夫子的名言:「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綜上幾點,大家應該不難看出,除了高校錄取嚴格按照高考卷面分這一點尚屬公平之外,整個高考制度,從考試內容、形式到錄取方法,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折騰孩子的制度,甚至把它稱作血淋淋的吃人的制度我看亦無不可。中國廣大的弱勢群眾們衝著高考還算公平這一點,不曾也不敢對其具體形式發出疑問與挑戰,生怕自己的孩子失去依靠努力掌握自己人生的最後機會。
高考的目地是什麼?不就是儘可能準確的反映出考生的學力,從而為高校選擇生源提供依據麼?中國年年講教育改革,高考改革,也應該是向這個目標邁進吧,怎麼改革三十多年,直到今天我們的高考還是那麼弊端重重,甚至毫不人性呢?怎麼還像是無頭蒼蠅似的亂闖亂撞呢?提出一套合理的考試方案和錄取制度真的那麼困難,難到智慧的中國人用三十多年的時間都搞不定嗎?當然不是!
我們看一看外國是怎麼高考的。這裡舉三個例子:美國高考、英國高考(通用於所有英聯邦國家,如新加坡、加拿大等)和日本高考。這三個國家高考風格迥異,可以作為代表。美國高考是標準化考試(如SAT和ACT),考試的基本形式是從一個巨大的題庫中隨機選出不同難度和知識點的題目,每兩個人的試題都不一樣,但是保證其分數具有可比性。通常考生一年可以多次參加考試,考到分數滿意為止,有效避免了因為壓力等造成失誤給考生帶來的遺憾。英國的高考(A-level)一年只有一次,不過考試卻非常的全面。不但考試科目多,而且每一科的考試還分多次,前後長達月餘!比如說物理學科,不僅有中國學生常見的基礎題,還要考動手實驗。考察的內容不是死板的扣在教科書內,還有許多發散的思維,你能想像物理考試居然還要寫作文嗎?這種考試真正考出了學生的能力,像中國許多考生企圖用押題來碰運氣多得幾分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相比於美國和英國,日本的高考最接近中國的高考形式,也是一年一次,且在短時間內完成。不過日本的高考是高校自行命題的,考生可以參加多所高校的考試,只要時間不衝突。
我們再來看看外國的高校錄取方式。首先,除了中國我沒有見到哪個國家有那麼看重第一志願的。在美國壓根就沒有第一志願之說,每個人都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理論上講只要交納申請費,你完全可以申請所有的大學。而且大學的錄取互相之間獨立,大學挑選學生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挑選大學的過程,每個人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自己可以從中挑選。當然美國的大學也不是那麼看重考試成績。英國和日本的大學還是比較嚴格按照分數錄取的,不過也是可以申請多所大學的。
看了上面三個國家的例子,再看看中國的高考制度就很不可思議了。中國高考制度的各種弊端,我們分明都能夠從他國的經驗中得到較好的解決途徑。比如考生壓力過大,那就選擇美國式的標準化考試,給考生一年多次考試機會嘛。運氣成分過大,也可以用英國那種全面廣泛考試的形式解決嘛。特別是那個殺人不眨眼的投檔錄取制度,為什麼不讓大學獨立招生,讓高校與考生雙向選擇呢?
中國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解決方式也是明確又簡單的,至少我看不出我在上面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什麼難以施行的地方。可是中國的高考改革了三十多年還是一團亂麻,就不能不說反映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問題的根源直指官僚的中共教育機構。
中國的高考改革,改來改去也只不過是改了一點點表面形式:從3+2到小綜合到大綜合,不過如此。從試題的設置形式,試題質量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那麼高校招生制度呢?也只不過是在考前填報志願,估分填報志願和出分填報志願三者之間打轉而已。這樣的小打小鬧絲毫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我上面所提到的一堆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一樣也沒有得到解決。可是就是這樣的所謂「改革」全國卻開展的不亦樂乎,這樣下去要走向哪裡呢?我看不出來,怎麼看都是原地打轉而已。要說這樣的改革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我看只是帶來了更重的負擔。為了配合所謂的改革,教材年年出新,大綱年年不同,搞得學生們不得不耗費大量的金錢購買新版的教材和輔導資料。高科科目的不確定,導致老師和學生備考都找不到方向,給考生帶來了更大的精神壓力和學業負擔。
中國的高考改革改了三十多年了,其實考生對高考的感受和三十年前比起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我不禁要問,中共的官員們搞高考改革的目地到底什麼?到底為什麼要搞這些純粹瞎折騰的改革呢?中共的官員們是真的為了考生,為了高考負責嗎?失敗的高考改革是官員們沒有能力拿不出好的方案還是另有原因?
首先從我通過對多年高考試題的關注得出了一個結論:所謂的對考生負責純粹是一句空話。這些很明顯的反應在命題者對考生的極端不負責任上。幾乎每一次的高考試題中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字面上的錯誤,或者試題本身有誤導致無解或者有多種答案,甚至於試題表達不清或表達錯誤也屢見不鮮。也許大家覺的不可思議,不信你們去問一問身邊的高中教師看事實是不是如此。如此重要的考試,決定千萬人未來人生走向甚至命運的考試,這些負責人和命題委員們卻拿來當兒戲!
怎麼可能試題會出現內容或字面錯誤呢?高考試題難道不是層層審核,層層把關的嗎?這樣的錯誤隨便找幾個經驗豐富的教師檢查一下就很容易可以避免,怎麼還會堂而皇之出現在考生的試捲上呢?再說這個考試難度的問題,這個難道會很難把握嗎?找一批學生來做個實驗不就知道了?怎麼會出現考題忽難忽易甚至兩年中單科平均分差出幾十分這樣的事情來呢?整個高考的出題,給人感覺到就是一幫人花了一個晚上拍腦袋編了出來,然後也不檢查也不審核就拿去複印一般。三十多年的考試改革,居然連簡單的試題標準化都做不到,更不用提全面真實的反應學生素質了。
從中國高考的歷史和現狀,也反應出了這個社會的一些本質問題。在選拔人才和國家教育這樣關鍵的事業中如此馬虎的執政者,怎麼能指望其有智慧和能力去處理社會方方面面的疑難問題呢?一個在高考改革中折騰了三十年除了擾民毫無建樹的政府,怎麼可能認為它在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做出的所謂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呢?高考改革,改的只不過是表面形式,獲利的是一班出版商和學校補習等單位。表面上年年出新,似乎政績斐然,然而本應該在改革中獲益的考生們卻成了高考及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最大受害者。中共在社會上推行了同樣三十餘年的經濟改革不也是一樣嗎?表面看起來國內GDP年年攀升,好像居功甚偉,其實獲利的不過是一幫貪官污吏和以權錢相勾結的資本家們,底層廣大的勞動人民還不是飽受剝削和壓榨?
其實改變社會現實的關鍵不是要不要改革,也不是怎樣改革,而關鍵是執政者的觀念和執政的態度。一心謀求私利,將自己的利益擺在社會百姓的利益之上,甚至一心謀求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將自己的權力擺放在全國人民的自由和人權之上,這樣的執政者來操手改革,怎麼改也改不好,怎麼改百姓也不能夠真正得益。反之,人民要想通過改革來保障社會公平和自己的權益,只能夠依靠真正民選的,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關心社會疾苦的政權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