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五顏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戀香之情」,就有人給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劑當然要用足。昨天,山東食品科學研究所所長杜文宇透露,近期對濟南超市食品調查發現,許多孩子「零食不離手」,而這些食品多是通過「有科技含量」的手段,來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但多數消費者顯然並不知情。
一瓶奶飲品28種配料讓人犯暈
今年6月1日,《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隨後杜文宇在山東大學食品專業學生的協助下,對濟南超市裡的食品添加劑進行了調查。
學生們在市區多家超市的飲品專櫃調查發現,多數產品都按規定標注了所使用的添加劑。「但只是標注添加劑名稱是遠遠不夠的。」杜文宇說,某品牌的一瓶350毫升奶飲品,共有28種配料,除水、白砂糖、蜂蜜等常見配料,還有雙乙酰、單雙甘油酯、抗壞血酸鈉、乳化硅油等專用名詞,有些連專業學生都看不懂。「隨便問一名消費者,就說名稱拗口看著犯暈。」
杜文宇說,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陌生的名詞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添加劑,對身體是否有害。
為讓調查更深入,大三學生崔明浩還以「實習」的名義進入一家蛋糕店工作。「幾乎所有蛋糕店都使用蛋糕改良劑,添加劑多達20多種。到了蛋糕房,配方更複雜,光香精就得有幾十種。如果是奶油蛋糕,奶油的供貨方已經加了抗氧化劑、色素等。製作一個蛋糕,從頭到尾,估計得用50多種添加劑。」崔明浩說。
六成青少年每天「泡」在添加劑裡
去年,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食品所開展的「零食專項調研」顯示,62%的18歲以下的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
食品研究所的這次調查也顯示,雞腿、香腸、可樂、漢堡、糖果、薯片、巧克力、冷飲等,是濟南青少年最喜歡購買和食用的零食。
調查中,學生們發現,添加色素的食品品種實在是太多了。草莓夾心餅乾中壓根就沒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紅色素染出來的;藍莓蛋糕中當然也沒有藍莓,是亮藍或靛藍色素染成的。
杜文宇估算,一個人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10克,一年約4000克,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大體相當。單吃一種食品,就可能同時吃進去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磷酸鹽、香料等20多種添加劑。
每一種添加劑儘管都經過了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但複合攝取的結果究竟如何,卻是未知的。「我們每天都‘泡’在食品添加劑裡,該如何跟它們和平共處,恐怕是更現實的考慮。」杜文宇說。
好喝的飲料含石油中提煉的成分
對於一些含有10種以上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杜文宇會買來給學生們做試驗。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飲料試驗」。
一開始,他在一杯白水中,加入著色劑,水變成
了純綠色。「這種顏色,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隨後,在這杯綠水中加入糖漿讓學生品嚐,反應是「很甜,根本不能喝」。
杜文宇再向其中加入甜蜜素等三種調味劑及香料,再讓這位學生嘗。對方往往會大吃一驚:「這樣就能喝了,味道不錯。」
甜蜜素是目前我國使用最多的調味劑。主要用於清涼飲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杜文宇發現,罐頭、醬菜、餅乾、話梅等均有使用。
過量食用會對肝臟及神經系統有影響,還會促進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嚴重的會出現發炎、潰爛。杜文宇舉了一個例子——— 他朋友的孩子今年13歲,上個月因為喝多了含甜蜜素的可樂導致十二指腸潰瘍。他說,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禁用這種添加劑,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該物質。
通過香精來「綁架」嬰幼兒的口味
昨天,山大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副所長趙長峰還提到特殊食品的「適口性」現象——— 如嬰幼兒奶粉,寶寶這次吃的是某個牌子的奶粉,如果下次媽媽給他餵另一個牌子的,他會拒絕。「這實際上是通過一些香精來實現的,是對嬰幼兒口感的‘綁架’。現在所有國內牛奶企業都是這樣做的。」這位食品業資深人士考察美國食品後的最大發現是:「中國食品的好吃度已經超過美國了」。這種狀況讓他「頭皮發麻」。
他說,他從事食品行業研究20多年積累的經驗是:「某種食品只要你特別喜歡吃,就不符合自然,先停一段時間再說。」杜文宇非常擔心,添加劑可能會被濫用。
專家解析 哪些添加劑副作用較小
杜文宇主張食品添加劑信息公開,為讓市民看得更明白,他介紹了幾種副作用較小的添加劑。
安賽蜜(甜味劑)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劑,具有對熱和酸穩定性好等特點。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飲料中使用。但不得超標使用,其使用量為0.3克/千克。
山梨酸鉀(防腐劑) 抗菌力強、毒性較小,可參與體內正常代謝,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但價格較貴,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鈉。
果膠 阿拉伯膠 卡拉膠(增稠劑)有的增稠劑是澱粉水解產生的糊精、改性澱粉等,它們本身無毒無害,但易升高血糖,甚至導致劇烈的血糖反應。
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劑,具有良好的抗細菌、黴菌的作用,可增強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鮮效果。用於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餅乾、方便麵等。
紅曲紅(著色劑)可用在調製乳、冷凍飲品、果醬、腐乳、糖果、方便麵等食品、餅乾、醃臘肉製品、醋、醬油、飲料、果凍、膨化食品上,不允許用在生鮮肉或調理肉製品中。
糖精鈉(甜味劑)一般認為糖精鈉在體內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從尿排出而不損害腎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蒙牛黑豆冰糕含13種添加劑
1、2、3、4、5、6、7、8、9、10、11、12、13,仔細數完之後,記者才發現,蒙牛黑豆冰糕居然含有13種食品添加劑,分別為羥基纖維素鈉、瓜爾膠、刺槐豆膠、卡拉膠、黃原膠、山梨糖醇、單硬脂酸甘油酯、穀氨酸鈉、檸檬黃、莧菜紅、日落黃、亮藍、誘惑紅。其中各類「膠」就有4種,而調色用的食用色素則多達5種。而在其他類冰糕中,記者也發現了大量色素的存在:和路雪冰激凌含有乳化劑、增稠劑、食用香精、胡蘿蔔素、香草香精;最貴的八喜純正牛奶冰激凌,含有乳化劑、增稠劑、天然香草抽提物、胡蘿蔔素;伊利牛奶提子含有瓜爾膠、食用牛奶香精、食用蛋黃香精;雀巢820克裝冰激凌含有乳化劑、增稠劑、日落黃、胭脂紅、亮藍、食用香精6中添加劑。
原來這好看又好吃的冰糕冰激凌靠的全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說香橙味的未必含有橙子,可能就是甜味劑加上日落黃,而蒙牛的一款香蕉味冰糕,還特別標注「含有純正香蕉醬」作為銷售噱頭。眾所周知,冰糕是孩子們夏天最愛吃的東西,眾多色素對這些發育不成熟的身體是否會造成損害?專家表示,這些人工色素原料多是化學成分,雖然國家允許使用在食品當中,但過量使用會傷害肝臟和腎臟,對孩子的身體影響最大。
添加劑標注「遮遮掩掩」
昨天上午,在山東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的固體飲料區,看到不少食品外包裝上並未明確標注食品添加劑成分。一包豆奶粉,包裝背後只列出了一個簡單的配料表,看上去似乎一點食品添加劑都不含,可再瞧瞧擺在旁邊的其他品牌豆奶粉,後面卻標注著四五種食品添加劑成分。此時你還相信第一包豆奶粉是「乾淨」的嗎?同樣的情況在罐頭食品區也出現了,這瓶辣醬的包裝上沒有任何關於添加劑的說明,但旁邊的「李錦記」辣醬上則列出了使用氯化鎂、消泡劑、穀氨酸鈉、等等近十種食品添加劑。說到這裡,導購員也有一肚子牢騷呢,「要標注食品添加劑大家就都標注,現在有的全標出來,有的只選幾種意思意思,有的乾脆一種也不標,都擺在一起很影響銷售的。」導購員告訴記者,罐頭食品裡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那種什麼也不標注的明顯是在違規,可老百姓卻誤以為這就是最健康的,反而不去買那些老老實實把成分都標注出來的罐頭了。
市民不知有新規
「知道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添加劑規定嗎?」昨天記者在兩家超市,隨機詢問了十餘名消費者,僅一名消費者表示知道有這個規定,但具體內容並不清楚;所有被採訪者都表示,不瞭解食品添加劑成分的具體特性。在採訪中,消費者對於食品添加劑的觀點分成兩大派,主流人群認為,自己非常關心食品中的添加劑成分,希望少吃一些食品添加劑,但對於那些專業名詞不熟悉,對它們的作用、規定用量等都不清楚。
「這瓶咸菜上標著有脫氫乙酸是什麼東西啊?」市民標女士對記者說,她根本不清楚這種脫氫乙酸到底是什麼東西,一個人一天吃多少就算過量了,吃多了會有什麼副作用。而市民李先生則提出來,既然現在的食品裡大部分都有食品添加劑,雜七雜八的添加劑會不會過量,長期這樣是否對身體產生健康影響呢? [中網資訊中心]
雜牌米+香精"拌出"五常香米"
市場鼎鼎大名的黑龍江「五常香米」,絕大部分竟然是「雜牌米+香精」熏出來的,據稱,1公斤香精能讓10噸普通米變「香」。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原產地黑龍江五常市,多數大米加工廠都是用別的品種混搭之後,再添加香精,加工出來「五常香米」,甚至稻農就已經在摻假。
今天上午,北京各超市紛紛展開自查,暫未發現被曝光企業的產品。北京最大的糧油批發市場玉泉路市場也進行了自查,發現市場大概只有十多家攤位銷售五常大米,產品數量不到整個市場的3%。在檢查了進貨票、檢測報告等後,沒有發現被曝光的問題米廠的產品。
市場 雜米加香精拌出「稻花香」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龍江省五常市出產的大米被認為是最好的國產大米之一,價格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其中,五常「稻花香」更是只有五常才能生長出的一個水稻品種。
但據央視《消費主張》披露,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糧油批發市場——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及附近,許多大米都打著黑龍江五常「稻花香」的旗號,實際上卻是用湖北大米、江蘇大米與東北大米進行混合加工的,這樣混搭出來的米還被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調和米。
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香精,在這裡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西安六紅福米業有限公司,央視記者看到,一個醫用輸液管直接插進了加工車間出料口,輸液管內流動著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輸液管裡的液體就是香精,可以讓加工出來的大米聞起來有香味。據說加工10噸「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