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外國男人,中國社會已經頗能接受。然而大部分國人對投資外國證券卻心有餘悸。目前中國市場上存有的海外市場投資產品渠道有限,表現不佳,讓投資者沒有熱情,固然是情有可原。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在作祟:投資外國證券是高風險行為,國外證券市場可不是光有「牛」和「熊」,還有虎狼橫行!
要是我說,不投資外國證券才是高風險行為,你可能難以置信(或者嗤之以鼻)。中國投資者的絕大部分金融和人力資產被一個突出的風險因素(risk factor)左右:中國經濟成長率。雖然很多人都在講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機會都在中國,但是如果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中國在全球公共交易市場上的權重還是非常低的。摩根士丹利全球股權指數(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是一個經常被用來代表(proxy)世界股權市場的指數,中國在其中的權重大概是百分之十。
另外,典型的機構投資者的長期資產配置中,新興市場的比重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相比之下你的投資組合大於百分之九十的配置在新興市場的某一個國家上面,是不是有點失衡呢?由於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的時間還不長,而且高成長率掩蓋了一些問題,所以中國還沒有「機會」真正體會所謂的「經濟危機」,因此,這個高度集中的風險因素還沒有被充分意識到。
但是我們眼前有大量的觸目驚心的例子——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羅斯、韓國、不久前的冰島、最近的希臘等等。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是發生頻率相當高的事情。這裡尤其要指出的一點是,中國經濟成長率這個風險因素決定幾乎所有的含中國主題的資產——股票、債券、產業項目、房地產等的回報率。在中國工作的你,你的工資收入,也就是你的人力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也來自中國經濟。這就是風險過於集中的真正涵義。目前大部分的中國投資者,看起來好像把雞蛋已經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卻沒有想到這些籃子全都摞在同一個牆頭上。一旦這個牆頭出現裂縫,後果真的會很嚴重。
除了隱含風險因素集中之外,中國經濟高成長率掩蓋了資源利用低效率的缺點。證據之一就是,出口佔中國經濟的比重估計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投資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數據顯示,中國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不到百分之二。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但是作為中國投資者你可以選擇不為魚肉,那就是投資於受惠於價廉物美的中國出口商品的企業(例如零售商業巨頭沃爾瑪Wal-mart),以及全球產業鏈的上游企業(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國的原材料公司)——它們大部分在國外。
還有,中美兩國經濟的相關性和依存性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中國政府的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中國的匯率政策也一直是緊盯美元,雖然匯改最近拉開了序幕,但是美元的影響力還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主導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美國經濟的疾病很容易對中國產生不良影響。值得慶幸的是,你還是有避免「美元興亡,匹夫無策」的處境的招數的——投資那些仍然享有健康經濟狀況的非美元經濟區國家(如北歐、新興市場國家、能源及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吧!
金融理論界對於「祖國偏好」(home country-bias)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研究。「祖國偏好」指投資人投入本國證券市場的資金往往高於最優化的量。在美國,機構投資者投入美國股市和國外股市的平均比例是七比三(十年前是八比二),而美國股市總市值只佔全球總市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有識之士對這個現狀已經開始大聲疾呼。相比之下,中國投資者已經不止是有「祖國偏好」了,對這種問題幾乎沒有任何警鐘之聲。
中國證券市場的起步晚、發展慢,缺乏深度和廣度,這是不爭的事實。投資渠道的狹窄,雖然還沒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程度,也足以扭曲資產價格。走出國門,開放眼光,把你的投資機會圈擴大到全世界(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成長因素相關性很低的資產類別),才能讓你的投資組合靠近最有效益投資曲線。
投資外國證券真的是那麼高深莫測嗎?其實,嫁個外國老公比起投資外國證券可能還更有「挑戰性」。瞭解一個人,並且還要跨越文化的隔閡,需要你付出很大的努力。投資外國證券,你也需要花一些工夫,但是數字在各種文化裡都包含相同的意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會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就變掉了。另外,假如你想「偷懶」,至少你還可以交給專業投資管理人士打理。與外國老公磨合可沒法請人代替!
當然,你並不需要完全按照世界股市的比例來配置。這裡強調的是,你要先建立起「放眼世界」的觀念,然後有意識地去尋找合適的機會。
總之,近水樓臺先得月是不錯,但是你的眼裡可別只有近水樓臺,那就成了「鼠目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