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人們聚集在樓外看世界盃。「膠囊」只是躺下睡覺的地方而已。
即使是47號樓裡的單間公寓,空間依然狹小。
資深房客孟小來(右)和鄰居。「膠囊」寬僅0.72米,一個睡夢中的懶腰,都會撞壁。
6月26日上午,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六郎莊五間樓47號樓的「膠囊公寓」被拆掉了。在過去的三個月裡,這棟曾引來無數看客的樓房裡,三十多個房間裡只有三間被改裝成真正的「膠囊」,也只有15名住戶入住——其實不管是對設計者、居住者還是無數的圍觀者,「唐家嶺」之後的「膠囊公寓」,至少在目前,不過是一個噱頭。
5月份出臺的《北京房屋租賃管理規定修改草案》對群租問題規定:租住成套樓房住宅的,人均建築面積不得少於10平方米,或者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7.5平方米;租住平房的,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4平方米。但膠囊公寓的人均使用面積只有2.2平方米,沒達到群租人均使用面積的要求。因而它的設計者黃日新,這個搞了一輩子火力發電站的動力裝置設計的高級工程師,只得將「膠囊」重裝,他說拆完了裝3.0的「豪華版」。
膠囊公寓於今年2月初開工。3月開始對外出租那會兒,北京市統計局稱北京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去年上漲12.3%,比2月份提高1.6%。四環內期房均價超過3萬元/平米。樓市的熱度加速了社會焦慮情緒的發酵,三間「膠囊公寓」立刻撓到了社會最敏感的神經。
3個七、八平方米的房間被隔成8個窄高鐵盒子,這就是「膠囊」。1.0的普通版每間3個,月租 250元。2.0升級版每間2個,月租350元。
「膠囊公寓」雖然逼仄,但在47號樓這個小招待所裡,還算是中等。上等的是獨立單間,大約5平米,房租400元;下等是最普通的工人宿舍,同樣大小的空間內,擺放著兩張上下鋪,供4個人居住,每張床鋪月租100元。整個招待所有一間公共廚房,一間公共浴室,但是上廁所,就得到外面去「公共」了。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的劉敏(化名)剛搬來半個月。這個河北女生希望自己能在京城找到一份文秘類的工作,未果,又承受不起1000左右的房租,於是在同學推薦下,來這裡租了一個單間。
簡單的空間,簡單的晚餐。
樓道上煮麵樓下打掃,樓道間裝有厚玻璃
47號樓門口一個被捶爛的拳擊墊。
「除了手機信號差一些,上廁所不方便,這裡挺乾淨挺安全的。」劉敏在牆上貼上自己喜歡的明星畫報——這是老闆不允許的——她計畫在這裡租住一年。
住戶老鄭是溫州來北京打工的裝修工人,老闆租的房。「其他還好,就是熱,沒有空調,房間沒有明窗。但打工嘛,哪有那麼多要求?」
「目的是促進解決北京五百多萬流動人口的居住問題。」 孟小來,膠囊公寓的資深住戶和熱情支持者,看問題顯然要想得更多。「這個市場必然長期存在,有人買不起,甚至租不起房子,都可以來膠囊公寓落腳。」孟小來甚至盤算著自己開一家膠囊公寓。
在「膠囊公寓」被媒體廣泛報導後,武警總醫院心理門診史宇醫生憂慮地說:「空間這麼狹小還沒有窗子,如果長時間居住,心理能量將嚴重受限,最容易出現抑鬱等問題。」他給出了膠囊公寓的「心理承租」期限是一週。
在「膠囊」裡寬僅0.72米,三尺,是一個奢侈的尺寸。一個睡夢中的懶腰,都會撞壁。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使三間膠囊公寓被拆掉的《北京房屋租賃管理規定修改草案》顯得頗為人性。但就在草案出臺的5月份,因為「新國十一條」的刺激,不少改善型甚至自住型買家的居住需求,開始轉向租賃市場,目前,北京10平米(草案的最低要求)房屋的平均租金,已突破千元。
對那些懷揣夢想、想在偌大的北京尋找人生一席之地的年輕人,樹林子裡的這些廉價出租房,是他們的夢想在現實中能找到的一個落腳點。
因為施工,黃日新陸續將租客勸離,但仍有3名租客堅持租住在此。
黃日新決定沿用鋼結構混凝土板打造升級版「膠囊」,所以從2.0「膠囊」拆除下來的部分材料可以再次利用。
改裝後的 3.0版膠囊公寓,面積符合草案的要求,並設有洗浴間、衛生間和娛樂室。月租定價仍為350元,預計7月底建成。黃日新說,一定要趕在2010屆的畢業大軍到來之前投入使用。
来源:南方週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