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監局原副局長被查據稱緣自其發帖指責高層


最近,繼鄭筱萸之後,身為藥監局副局長的張敬禮成了藥監系統被「雙規」的又一高官。知情人透露,張敬禮「出事」緣於強生等企業曾向其行賄…… 從鬧得沸沸揚揚的力拓案,到之前的西門子全球賄賂案,以及此次強生行賄,都讓人們看到:一向號稱管理嚴格的外企,實質上卻成為了行賄的重災區。

「強生賄賂案」引發外企誠信危機

6月13日,中組部新聞發言人證實:張敬禮因嚴重違紀,已被免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職務,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繼鄭筱萸之後,身為藥監局副局長的張敬禮成了藥監系統被「雙規」的又一最高級別官員。

張敬禮落馬後,案中主要行賄者的身份越來越集中地指向藥業巨頭——美國強生公司。據知情人透露,張敬禮「出事」緣於強生等企業曾向其行賄,以換取在國內行業的壟斷,並從中享受高額回報。

自掘墳墓:張敬禮隱秘發帖被查

6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敬禮接受調查的消息已經可以從多處得到確認。

據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證實,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張敬禮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中組部證實張敬禮已被免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職務。

對於張敬禮涉案的緣由,傳聞多集中在醫療器械註冊領域,更有媒體直接指向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不過,消息人士透露,張敬禮最初被調查,緣自一封針對藥監局高層的網路發帖。

國家藥監局內部傳出消息,張敬禮在5月27日就被中紀委「直接帶走」接受調查,「出事」的主要原因是中紀委在調查強生等多家醫藥企業行賄案時接到舉報,從而挖出「案中案」。

一篇網上盛傳的帖子以報料的方式,將矛頭直接指向國家藥監局最高領導,指責國家藥監局高層涉嫌任人唯親等。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網上有很多關於藥監局內部的信息,而這些消息只有內部才能知道。為何發布於網上,後來經過查IP地址發現是張敬禮指派他的秘書發布的,然後就開始調查此事。」

2003年10月起至案發,張敬禮任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在鄭筱萸案後,張敬禮開始主管醫療器械審批。此刻,張敬禮也成了藥監系統繼鄭筱萸之後,被「雙規」的又一最高級別官員。

醫療器械領域審批環節的複雜,已經是業內公認。「醫療器械的審批同樣存在鄭筱萸時代的問題,藥監新政並沒有徹底改變腐敗的根子。」一位接近藥監體系的人士表示。

「藥品審批仍存在著審評專家左右結果的現象,以及領導批示就能批下來。但是現在與過去不同的是,專家名單是不公布的,但是每個行業頂級專家也就是那幾個,賄賂的路子還是存在,只不過是轉幾個彎子,成本加大而已。」該內部人士透露。

隨後,調查指向了張敬禮涉嫌的經濟問題。「經濟因素的調查就會出現雙方,行賄方和受賄方,將會扯出一大批人。」一位內部人士表示。

隨著張敬禮被中紀委調查之事被公之於眾,案件的另一個主角也走進了公眾的視線——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強生」)被媒體披露涉及此案。

上海強生是美國強生集團在中國的一家獨資企業,總部設在上海,核心產品是電子血糖儀。自從1982年開始進入中國,強生已經形成從衛生用品、護理品、護膚品,到醫療器材、醫藥產品等龐大的業務群。
某醫療器械經銷商表示,強生這幾年發展很快,其醫療器械業務佔其所有業務的30%左右,且增速最快。

據媒體報導,強生涉嫌通過行賄「快速拿到國內醫療器械和藥品的註冊證以及註冊號」,並在國內市場形成壟斷。有醫藥界人士透露:「說強生和羅氏控制市場超過70%,一點都不過分。」

強生入局:只與張敬禮「工作接觸」?

醫療器械的審批分為三類。一類和二類為屬地化管理,由所在地的省級藥監局進行審批,而三類和進口醫療器械由國家藥監局審批。

上海強生的核心產品血糖儀屬於二類醫療器材,原則上屬於省級藥監局審批,但對於進口產品,按規定要按照三類標準,到國家藥監局備案,每四年還要重新報批。

據一位醫療器械註冊代理公司的員工表示,進口一類醫療器械的註冊費用在1萬到2萬元,二類和三類在4萬到5萬元;國產醫療器械二類和三類都在4萬到5萬元。註冊時間需要12個月到24個月。

一般而言,新藥或者醫療器械產品要在國內上市,為了通過國家藥監局的註冊,往往要等相當長的時間,甚至需要「排隊」。在那些急於搶佔中國市場的外資企 業眼中,手握醫療器械註冊大權的官員無疑成為這些企業首要的公關對象,並將非正常手段的使用視為在華加速擴張的捷徑。

許可證決定著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提前幾個月拿到證,就可以早一天佔有市場,銷售額也佔有先機,這也是藥企和醫療器械公司,無論花多大代價都要早一天拿到證的原因。」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一位與上海強生有業務來往的代理商告訴本報記者,上海強生一開始進來時拿的是進口批文,如果要在國內生產,美國辦的許可證手續在國內是不予承認的,「而且即使手續全部齊了,藥監局還得卡二三年,註冊司共20多個人,每年報上來的申請有上萬個。」

  「由於血糖儀已經上市很多年,屬於老產品,一年能賣好幾個億,市場不等人,大公司拿個幾十萬‘插隊’領證,提早一年就賺回幾個億,行賄是小意思了。」該人士表示。

「像強生這樣比較有實力的跨國藥企,財大氣粗,而且囊括的產品又非常多,所以要擺平的領導絕對是高級別的,甚或大小通吃,大的小的都擺平,這樣辦起事來方便。」醫藥界人士表示。

近年來,強生醫療器材已經成為強生旗下增長速度最快的子公司之一,連續5年的銷售額和利潤年增長都超過36%,增長速度超過了製藥和消費品部門,而銷售額也逐漸超過了消費品部門,已經成為強生公司在華第二大業務部門。

有跡象顯示,強生捲入張敬禮一案已「比較明確」。2005年,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司前司長郝和平涉案被捕之後,國家藥監局負責醫療器械項目審批的大權就落到張敬禮手中。

此後幾年,正是強生在中國發展規模與擴張速度最為迅猛的時期。但關於強生通過張敬禮拿到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和註冊號的具體數量,目前並無相關信息。

強生(中國)媒體經理蔣柯坦言,強生醫療器械與張敬禮有過接觸,但都是因為工作見面,是在他的辦公室。

「據我所瞭解,強生的醫療器械,只有血糖儀和縫線中的絲線,在中國有生產,其他都是進口。而強生醫療器械公司註冊地在上海,生產許可證由上海藥監局審批。」蔣柯表示,「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不清楚文中提到的調查,公司對這種猜測性的報導不予評論。」

事實上,在捲入張敬禮賄賂案之前,強生產品在世界範圍內已飽受質疑,自1982年至今多次被召回。最近的兩次發生在今年的1月和4月。

2010年1月,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強制要求下,強生召回了約500個批次超過5300萬瓶問題產品;4月30日,強生召回40餘種非處方藥品。其 中,在對受到污染的泰諾關節炎止痛囊片、泰諾林的兩次全球召回中,儘管中國也是上述藥品的銷售市場,但事件開始,強生中國僅給出「問題藥未在中國銷售」、 「產品原料大部分不是來自美國」的單方說法,便再無動作。

有評論指出,在這類事件中,強生對中國執行了與美國完全不同的雙重標準,對中國消費者提出的質疑,強生的反應顯得「遲疑而傲慢」。

這次張敬禮被「雙規」,疑為涉及中紀委調查上海強生等多家醫藥企業醫療器械行賄案件,很快被舉報牽扯出。此次,一旦涉賄事實成真,為實現在華行業壟斷不惜鋌而走險的強生,無疑將使其「因愛而生」的行銷理念成為一句反語。

外企行賄:
跨國公司的「併發症」?


從2009年12月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司生物製品處調研員衛良被「雙規」至今,陸續有7名國家藥監局中高層官員被「雙規」,他們都是來自醫藥企業的舉報或供認。

「衛良被舉報‘雙規’後,這場調查真正拉開了帷幕。」知情人士稱,隨後,包括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的祁自柏、白堅石、陳繼廷3人,及其他處室的兩人,先後被「雙規」、批捕、停職。

張敬禮涉嫌嚴重違紀被「雙規」,更是將這場後鄭筱萸時代的藥監系統反腐推向了高潮。2002年開始,國家藥監局著手整頓地方標準,並收回了各地藥監局 的審批職能,審批權收歸中央。2007年,權力的擴張終於走到了頂點,鄭筱萸現象成為那個時代權力過度集中的怪胎。

目前,國家藥監局正在推動將藥品監督的「垂直管理」改為「地方管理」,「對地方藥監局放權」。業內人士認為,放了將來還得收。張敬禮事件,或許只是權力收縮過程中種種亂象爆發的一個集中代表。

不管是這次的強生行賄案,還是之前的西門子全球賄賂案,以及鬧得沸沸揚揚的力拓案,都讓人們看到:一向號稱管理嚴格的外企,實質上卻是行賄的重災區。

這些跨國公司在其自己的國家內都是秉持公平競爭理念、遵紀守法的企業,否則它們也不可能成長為大企業,但是為什麼一進中國,就公然違背商業準則,大肆行賄?

一不願具名的專家指出,我國的市場環境不太好,社會監督不力,法律和體制不完善,導致跨國公司的機會主義盛行。但如果這些機會主義作風「此路不通」,那麼,跨國公司必然會放棄這種行為,尋求正常的市場競爭道路。

然而,問題偏偏在於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肆行賄,是因為從中嘗到了甜頭,這種商業賄賂能夠讓其輕而易舉提升業績。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面前,跨國公司作為一個「經濟人」,當然會選擇以這種手段來打開「抄近道」的便利。這位專家不無遺憾地表示。

有評論指出:在一個高度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裡,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的實力來拓展市場,在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裡,任何企業都無法對市場產生支配,因此對其 行賄基本上不可能產生什麼作用。然而,中國在一些行業所實行的高度的國家壟斷卻使市場競爭未能得到充分發育,也給商業賄賂培育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透過一系列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行賄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現象,儘管行賄企業已經曝光並受到了國外司法機構的處理,但我國國內卻很少見到對相應的受 賄人的監管與懲處。如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UT斯達康公司行賄案,儘管在美國早已曝光,但國內的電信公司卻不為所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方面已經將UT 斯達康公司行賄的具體路徑公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司法機構要查清受賄人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從我國有關方面以往對跨國公司在中國行賄案的態度來看, 此次由UT斯達康引出的我國電信公司受賄懸疑很可能仍會不了了之。

頻頻發生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行賄案,對這些跨國公司固然是一個沈重打擊,但也使中國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受到了巨大損害。



来源:轉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