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需要吸引別人眼球的年代,連一國的情報局長都不能免俗。近日,素來不顯山露水的加拿大和美國的「特務頭子」居然都當起了「大嘴巴」,幾句大白話,沒 把當事人怎麼樣,卻令一批華裔「雞腸肚」們惶惶不可終日。如果我們善於把政治新聞當娛樂新聞看的話,或許會稍稍輕鬆一些,但是,要有些華人達到這個境界實 在太難。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長法登說,外國政府已滲透到加國政治當中,並言之鑿鑿包括卑詩省在內的兩個省的廳長及若干省市議員,都受外國政府操控。中 國等國家還在本地大學中秘密招攬政治人才。另一位美國前海軍情報中心主任湯姆.喬也爆料,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拉攏、操縱中國的知識界人士,其 代號為「沸」行動,這是根據當時華盛頓針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軟性打擊手段的一部分。
一個是中國收買外國人,一個是外國收買中國人。中國對加拿大政客的利誘方式是:介紹生意夥伴、免費旅行、紅色地毯接待。美國俘虜中國文化人的方法為:海外發表文章、稿費絕對從優。你來我往,大家都心照不宣,就看誰的本事能夠大到既把事情辦了還能夠神不知鬼也不覺。
加 拿大情報局長的「滲透說」在主流媒體引起軒然大波但相關當事人卻鮮有「自清」,只有被銷售稅搞得名望摔倒地板上的卑詩省長金保爾以及省自由黨的老對手新民 主黨黨領詹嘉露「弱弱」地有些反彈,但令人好奇的是,強烈的質疑卻來自華人社區,有人把它當做「造謠污蔑」,也有人視為「冷戰思維」,更有人還一個勁地向 加拿大情報局長「要事實」、「要真相」、「要名單」、「要圖片」,一副要對加拿大安全情報局進行「審計」的架勢。而對湯姆.喬的一番披露,美國人似乎沒有 誰有興趣追根刨底,一副不關心國家大事的散漫作派。既然都是「滲透」,既然事情都和「挖牆腳」、「出內鬼」有關,緣何洋人的承受力就那麼大,而咱們華人就 那麼弱不禁風呢?
面對國與國之間的「諜報戰」、「滲透和反滲透戰」,有些華人總是把中國政府看得太完美、太高尚、太純潔、太天真、太傻蛋, 情報局長們說的其實都是公開的秘密,但在有的華人看來就如同給中國政府扣了個天大的「屎盆子」,不管是中國還是別國,這個「盆子」本來就在那裡,而且咱們 的還比別的國家更加臭氣熏天,你偏偏要說這是子虛烏有,你一定要認定是天方夜譚,這分明是要讓中國政府大規模地放棄情報、諜報、統戰工作嘛。且不說這是和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完全相牴觸,即便中國政府願意改弦易轍,那些常年靠這些勾當混飯吃的「業內人士」也要和你拚命啊,就是這些「業內人士」首 肯,海外的那些熱衷於從事「線人」「五毛」活兒的活躍份子一定也會要死要活一萬個不願意啊。
面對常識,一些華人總是表現出匪夷所思的淺薄。 四年前加拿大外交部長彼得.麥凱說了一句有大約1000名中國間諜打著留學生、訪問學者、科學家和商人的幌子,在加拿大境內「大肆盜竊」商業機密和高科技 情報。一下子捅了了馬蜂窩,「主流」華文媒體和特定華人僑社全部赤膊上陣,一副「不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不罷休」的樣子,全然不顧其他族裔的觀感。這一次, 加拿大情報局長點了五個國家「滲透」的名,別人都不吱聲,唯獨有些華裔政治活躍份子和部分僑社的負責人一臉猴急。
1000個「線人」也好, 招攬政治人才也罷,雖然見不得人,但國與國之間這就叫做「看不見的戰線」,就數量而言,可能前外長還說少了。就規模而言,情報局長還有保留了。但是,即便 2000個「線人」、即使在大學建立了「地下黨」,在100多萬華人的加拿大這些人也是標標準準的「一小撮」,如同一顆老鼠屎壞了華人的一鍋粥,我們現在 要敢於面對這個現實,並且和這些吃裡扒外的加拿大公民或居民作一區隔,孤立他們、分化他們、揭露他們,而不是任憑這些人假借「廣大華人華僑」的名義,來為 他們的勾當做背書或當墊背。
中國人是比較容易被收買的,不管洋人收買還是華人自己收買。抗戰時期,日本鬼子還沒撒多少銀子,就收買了100 萬漢奸。如今的世道,免費吃幾頓白食外加一些補貼,在百萬人口中招募千把個線人、暗探,或者在留學生和移民中延攬一些做「組織動員」工作的義工,為的是把 咱中國崛起得高高的,需要那麼大呼小叫喊「清白」嗎?誰叫的越響亮,誰的嫌疑就越大。
只是專制國家和民主國家在從事「諜報」或者「滲透」的 時候,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大陸政府對加拿大政客的「滲透」,往深裡說主要用來培養一些「親華」勢力以影響政府的一些和中國有關的決策,往淺裡講只是想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自己抬抬轎子。你要知道,今天的獨裁政權內心的恐懼超過任何時候,他們維護自己統治的成本也更加高昂,他們急切地需要外國的政治家來 為自己的統治進行適度的讚美,以佐證自己的合法性或者用以說服國內的反對者。應該講近10年來,這些做法已經收到了效果,即便在加拿大也有些微斬獲。但西 方政客的「被滲透」多半出於無知並非出自貪婪。加拿大情報局長的一番敲打,已經令這些人嚇出了一身冷汗。
在「大嘴巴」面前,「雞腸肚」應該懂得什麼叫婉約。記住,除了淡定還是淡定。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