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特約記者李元翰綜合報導】20國集團首腦第四次峰會6月27號閉幕,儘管依然存在分歧,各國領袖在推動經濟復甦、削減赤字、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達成共識,但對於如何走出經濟危機,並不樂觀。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認為,人民幣匯率增強彈性的政治意義,勝過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G20峰會的共同宣言說,加強全球經濟復甦仍是當前首要任務,要求發達國家在2013年前將財政赤字減半,在2016年前穩定並減少政府債務佔各國GDP的比例。
這是G20峰會首次為削減赤字而限定日期。此方案由加拿大總理哈珀提出,受到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領導人的強力支持。英國《泰晤士報》說,這標誌與會國家關注焦點的重大轉變。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國家通過財政赤字和國債,來支付巨額救市方案和刺激經濟計畫。
今年美國預算赤字將達到創記錄的1.56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6月公布,美國已經連續20個月出現財政赤字。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警告,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影響經濟復甦。
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擔心削減政府開支會延遲全球經濟復甦。美國財長蓋特納批評說,歐洲和日本應該刺激國內需求,而不是削減開支。25號峰會開幕前,蓋特納說,世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賴美國。
《紐約時報》報導說,美國認為需要增加經濟刺激支出的觀點沒有主導峰會議程,大多數與會國對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感到緊張不安。
不過,歐洲國家領導人最終與歐巴馬達成了「相互諒解」。歐巴馬總統同意在2013年前把美國的赤字削減一半,但是他說,他的當務之急是創造就業機會和使經濟增長,然後再著手解決赤字問題。
對於金融體制改革,各國強調需要有更強的監管機制。美國國會6月25號通過了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厲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以有效扼制華爾街貪婪文化。
對於G20峰會的重要意義,《愛爾蘭時報》認為,G20峰會代表著全球經濟的85%,取代了僅由發達國家參加的G8峰會,這可以被視為二戰後最重要的國際政治變革之一。
G20峰會宣言提出,新興國家應以適合本國狀況的方式來進行改革,如:加強社會保護,增加本國貨幣匯率的彈性力度。
宣言中原打算對人民幣匯率改革表示歡迎。不過應中方的要求,這一段落從正式宣言中刪除。此前中方警告說,中國政府不會因峰會對人民幣施壓而做出讓步。
歐巴馬總統在峰會上的發言再度敦促人民幣升值。中國央行19號宣布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在峰會前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到5年來最高水平。
在美國龐大財政赤字、墨西哥灣漏油污染、國會中期選舉、失業率以及工會的壓力下,美方最近頻頻向中國施壓,指責人民幣匯率造成中美貿易巨大順差。
中國商務部報告指出,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出口總額所佔比重達56%。貿易順差的首要原因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製造業大量向中國轉移。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6號會見歐巴馬總統表示,中美雙方應該通過平等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國財政部已宣布7月開始取消鋼材等能源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25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證券報》21號在社論中指出: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加上歐債危機,對出口將是「雙重打擊」。
經濟政治評論家草庵居士對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說:「人民幣一升值5%,貿易利潤就沒了。升值超過10%的話,一半以上的加工廠就會倒閉了,那時候中國會形成上億的失業人口,而這時候對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就會非常嚴重。」
對於中國經濟正在由出口為導向的模式向擴大內需轉型,《華爾街日報》認為,要讓家庭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還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從10年前的45%下降到目前的35%。
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程曉農博士說:「實際上中國經濟的情況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糟糕的多!即便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年份,中國的失業率也從來沒有低於20%。」
路透社報導說,「歐元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Robert Mundell)認為,人民幣升值並不是解決貿易順差問題的靈丹妙藥,大幅升值只會令中美經濟兩敗俱傷,並威脅到世界經濟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