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太祖蹴鞠圖》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發揚互助,至少在南宋時期,宋代的踢球藝人還組織了自己的團體,叫做「齊雲社」,又稱「圓社」。這是專門的蹴鞠組織,專事負責蹴鞠活動的比賽組織和宣傳推廣,這是我國最早的單項運動協會,類似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也可以說,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
圓社的人數可能不少,許多歷史文獻上都有「天下稱圓社」的記載。由此看來,圓社是全國性的踢球組織。
宋元時代的蹴鞠專業書籍多次提到圓社。據《蹴鞠譜》說,一個人參加了圓社組織,就可以五湖四海到處遊逛了,因為許多地方都有圓社。圓社對他們進行技術考核,通過後即可接待。
從《蹴鞠譜》等書中還可以看出,宋代足球很重視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而且,人們已經認識到蹴鞠不只是可供娛樂,也有健身和培養思想品德的作用。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這些專業書籍從不同方面介紹了當時蹴鞠的具體形制。
「齊雲」比之踢球高入雲端,「圓社」則更為形象
據《蹴鞠譜》的記述,該球社在京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流傳著「若論風流,無過圓社」,「人都道齊雲一社,三錦獨爭先」。這些話都是對球社的反映和稱譽。
參加球社的人,要遵守社規,如不許做「人步拐、退步踏;人步肩、退步背」等危險動作。還規定「狂風起不踢,酒後不可踢」等,提出了踢球時應注意運動衛生。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民間足球協會了。
民間足球組織的出現,更使這項運動趨於社會化。它從軍隊、宮廷的專業隊,更進一步普及於民間。 到了元遼金時代,市民的蹴鞠活動亦很興盛,而且還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元曲中就有很多描寫當時市井閒人蹴鞠活動的情況,如大戲曲家關漢卿的散曲中有兩首《女校尉》套曲,校尉是圓社中藝人的最高等級,元代有了女校尉,「蹴鞠場上,鳴珂巷裡,南北馳名,寰中刻意」。「關白打、官場小踢,竿網下,世無雙,全場兒佔了第一」。
女蹴鞠藝人表演在消閒娛樂中有重要地位,「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唯蹴鞠最風流,演習得踢打溫柔。」鄧玉賓《仕女園社氣球雙關》更道:「似這般女校尉從來較少,隨圓社常將蹴鞠抱拋,佔場兒陪伴了英豪」等等。
這說明,元代市民的蹴鞠繼宋之後仍非常普遍。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曾在內蒙的遼墓中,發現了當時蹴鞠活動的壁畫,從畫面的布局看,應是一般的「白打」踢法,說明在遼代的北方少數民族中,蹴鞠活動也較為普及。
總上所述,在古代蹴鞠的發展史上,唐宋時代的蹴鞠運動堪稱中國古代蹴鞠史上的第二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