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同仁縣阿吾乎村,當記者與當地村民多傑卡(音)聊起最需要什麽來改善生活時,這位24歲的藏族教師突然沉默了下來。
不過多傑卡最後還是給出了答案:「如果有自來水就太好了。」
同仁縣阿吾乎村位於中國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距離首都北京約1,400公里,當地房屋多是土坯房。不過與附近幾個村莊相比,阿吾乎村的情況要稍好一些,至少這裡有泉水。
走訪中國遼闊的內陸地區會使人清楚意識到,京滬等地的摩天大樓與名牌商店並不是中國大地的常態。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05年,中國仍然有2.54億人的日均消費額低於國際貧困線標準--每人每天1.25美元。
青海等中國西部省份的貧困人口約佔全國貧困總人口的一半,遠遠超過該地區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29%的比例,西部山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尤其嚴重。
以人均收入計算,青海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22位。青海省會西寧的房價不及北京的五分之一。
阿吾乎村職業學校的老師們現在也能用網際網路,不過學生們還無法上網。在過去兩年裡,中國移動公司的信號已經覆蓋附近的雙朋西村。
但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有三個省份的居民平均預期壽命低於青海,而識字率比青海更低的只有兩個省份。
地理因素
從理論上說,市場力量確實有望讓像青海這樣的省份擺脫貧困。畢竟,製造商們正紛紛將工廠搬進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
但事實上,正如中國很多其他偏遠地區一樣,青海農村地區不大可能很快搭上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王曉毅對路透表示,首先,因中部地區的薪資水平與資源成本仍然較低,相比之下青海東部地區並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而在交通運輸方面,陜西與河南等中部省份要比青海方便許多。
至於青海南部與西部地區,雖然那裡豐富的礦產資源可能對採礦企業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惡劣的環境與偏僻的地理位置會讓人望而卻步。
他總結道:「總體而言,在當前階段,製造企業大規模向青海轉移的可能性較小。」
人力現狀
其次,青海在技術工人資源方面並無競爭力。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跡象。最受僱主青睞的15-29歲勞動群體多年來持續萎縮,而中國總體勞動人口亦將在這個十年的中期達到峰值。
據相關統計,理論上來講,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目前大概有1-1.5億人,但實際上這些人中有許多已年邁體衰,很難去填補製造業及服務業發展所產生的工作崗位。
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農村地區可轉移的剩餘勞動力只有大約5,000萬人,多數在內陸地區。」
青海本地藏民、17歲高中生卓達(音)就是其中一名「可轉移勞動力」。他的目標是上大學,在西寧當一名設計師。
不過青海很多藏民似乎還是願意呆在家鄉。他們中很多人都不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因此外出務工面臨障礙,而多名接受採訪的當地人還表示,自己沒有在外地找工作所需要的人脈關係。
冬蟲夏草
很多青海藏民之所以不願到外面闖蕩,是因為家鄉盛產一種寶物:冬蟲夏草。
質量較好的冬蟲夏草每公斤可以賣到13萬元人民幣。中醫認為這種蟲草菌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以及改善膚質。
每到5、6月份,當地村莊除了老人與小孩留守外,基本全村出動到山裡尋找冬蟲夏草,每人每月可以掙到3萬元。在青海,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正如牧民將央(音)所言,雖然這兩個月採摘冬蟲夏草所賺的錢差不多佔到他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三,但「兒子長大後,我可不想讓他繼續幹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