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商富士康在中國廣東十多起員工跳樓事件引發的中國經濟世界變化,正在向更大的空間與縱深發展。短短几個星期的時間,富士康引發了幾個令全世界關注的懸案。
在富士康為什麼有多達13起員工跳樓自殺抑或甚至跳樓死傷者是否真的是自殺的懸案之後,又有廣東以及內地外資合資以及國有和民營企業被迫增加工資的懸案。外界普遍因此關注廣泛的工人罷工工潮之後中國會不會有建立工人獨立工會的懸案。在這些現象的背後,中國政府的角色是怎樣的,是被動承受還是主動推手運作造勢,這又是一個更大的懸案。回答是與不是都是困難的,因為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社會貧富分化和必須開始內需經濟的轉型壓力。應接不暇中,一個新的懸案又生,這就是外國投資建廠會不會撤離已經不是先前百分之百的理想積累資本的中國土壤。
始作俑者富士康最先露出戰略轉移的端倪。與中國大陸有著多重淵源的台資企業目前好像只是給予部分的顯示,繼續留在大陸,但尋求成本更低的內地貧窮地區。如同一改過去官方禁止並且封鎖勞工自殺工人罷工消息的做法而允許大規模報導中國南方外資企業工人運動一樣,中國官方媒體這一次又鋪天蓋地的報導富士康將搬廠的消息。儘管是遮遮掩掩的搬家,但是消息還是明確地指出,富士康要撤離發達的南方而到內地的北部西北部去發展。
搬家轉廠必須從長計議,必須權衡各種關係與利益。就目前來說,富士康似乎沒有一步到位離開中國,而是首先選擇到中國還沒有受到罷工要求增加工資衝擊的其他地區。中國南方當地報紙證實,處於員工跳樓漩渦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最近並不缺乏轟動性新聞,先是率先給員工加薪百分之30,短短一週後的6月6日又宣布第二次加薪,且幅度更大。這還沒完,隨後剛剛爆出的消息則顯示,涉及幾十萬員工的廠區合併遷移內地動作,讓關注富士康的人應接不暇。富士康如此迅速啟動撤離深圳搬至內地的計畫如果是真,目的只能有一個:降低成本,尤其是在漲薪之後正面臨著更高的成本。記者調查發現,在富士康身後,眾多深圳等地代工企業在迅速掀起的漲薪潮之外,撤離潮似乎同時在醞釀。
富士康搬家的消息透露,富士康龍華只留2個事業群,此前有11個事業群,而觀瀾廠區將撤銷,與龍華產區合併,深圳只留利潤高的事業群,如蘋果的 iPhone手機。工廠的員工還證實,已經忙完的產線現在就開始搬了,沒有做完已下產品訂單的產線做完後立刻搬。但富士康集團媒體辦公部門表示對此消息不做評論。
富士康在6月1日將深圳廠區普工基本工資從900元加到1200元,6月6日再次公布從10月1日起,對通過三個月考核的員工最低工資調高到 2000元,而加薪之後,又大規模遷徙,媒體普遍分析背後似乎含有更深的寓意。華夏時報引述中山大學研究加工企業的林江教授認為,提高工人工資是好事,也是企業應該做的,但這次加薪主要是迫於員工跳樓和政府方面的壓力,富士康工資在短時間內突然增長一倍多,正常企業很難做到,這對珠三角企業來說是一個噩夢。林江教授還分析批評說,在加薪之後,富士康迅速撤離,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郭台銘先生的初衷,可能是想在撤離深圳之前先把水攪渾,因為富士康加薪,對他的競爭對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華爾街日報日前一項報導的標題說,中國大陸工廠紛紛給工人加薪,臺灣公司開始考慮搬家。報導進一步說,作為中國的主要製造業基地之一,深圳越來越高的通脹和生產成本可能會促使全球家用電子產品生產商尋找其它的地方,如越南、印度和印尼等國以及中國湖北和重慶等相對貧窮的內地省市,並選擇未來在這些地方生產產品。根據報導,代表臺灣電子產品製造商利益的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負責官員說,由於中國工資水平的提高,該組織正鼓勵臺灣電子產品製造商在越南、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勞工更便宜的亞洲國家建立新的工廠。
獨立經濟觀察認為,富士康以及其他外資與合資以及中國的企業,都是在中國特定的經濟環境中以薄利多銷的原始積累方式發展,利用中國為世界加工生產的初級落後又廉價的水平積斂暴利。不過中國的世界工廠生產製造不僅受到全球環境的匯率之爭壓力,現在又面臨中國薪資上升,導致勞工成本預期改變,中國的世界工廠預示不再永遠是絕對最便宜最廉價的低成本生產基地。路透社一項署名評論指出,而低成本正是製造業外包模式的驅動力。中國的工人近期紛紛罷工要求加薪,突顯中國工人已經不再願意默默無償付出。 雖然中國工人的薪水仍遠遠無法與墨西哥等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提並論,但如果再考慮到關稅、運輸等其他成本,中國產品的到岸成本有時已然較高。 工人加薪會擠壓企業盈利空間,從而讓那些向中國工廠外包業務的許多外國製造商重新考慮該模式。
路透社的報導還指出,全球跨國公司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生產成本上升問題。美國的一些企業已經將部分生產業務從中國轉移回美國,因為他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考慮到所有成本後,美國反倒成了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
當然世界工廠的地位變化將不是轟然而成,而是漸進的。中國政府官員在正式的場合仍然呼籲外資進入中國,並且保證中國仍然是最理想的投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