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人群。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十大徒步人物頒獎大會」,揭曉的09年度中國十大徒步人物,就是這種個性化人群的一次展示。
據中國《旅行家》雜誌介紹,徒步運動在98年初進入中國,逐步從北京、廣州和上海等大城市向各地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使之在中國迅速成為一種時尚,徒步愛好者們通過《中國徒步網》等網路,交流經驗、互通信息,甚至相邀結伴而行。
中國徒步者不僅行走在國內的山川田野,他們越來越多地去到鄰近的山國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空曠的群山間遠行。尼泊爾的徒步運動開始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歐美探險者湧入喜馬拉雅山南坡,把遠足旅行這種健身方式從阿爾卑斯山脈帶到這原本封閉的山國。
從2006年開始,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或登山徒步的出發城市波克拉,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中國徒步者,為了吸引快速增加的中國徒步客,尼泊爾的商家店舖紛紛挂出了中文招牌,店主也學會了一些基本中文,用漢語招徠中國客人。
長住尼泊爾的西藏體育旅行社工作人員頓珠告訴記者,06年後,中國人突然大量出現在尼泊爾旅遊市場,這些人包括專門來攀登海拔6千米以上山峰的登山愛好者,和進行普通觀光徒步的遊客。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尼泊爾徒步運動,擁有亞洲最好的高山線路,長期以來吸引了歐美徒步者,現在中國人接踵而至。同樣處於高海拔地區,在尼泊爾徒步與在西藏徒步有何不同?頓珠說:「尼泊爾比西藏早開發50年,所以無論走到哪裡,哪怕是走到一座村莊,條件都很好。西藏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說徒步是中國的一種新時尚,廣州姑娘王倩的經歷可以證明。她參加徒步完全是受到朋友的刺激,看到徒步回來的朋友們興高采烈的議論,她也禁不住躍躍欲試。06年,她在西藏首次徒步走的是墨脫線,第二次就去了珠峰大本營。09年,她在尼泊爾走過安納普爾納小環線,看到了比在西藏更為清晰的雪山群。
王倩現在是西藏一家旅遊雜誌的撰稿人,她認為來尼泊爾是中國徒步者的行走趨勢,中國人一般選擇安納普爾納大環線和小環線以及ABC和珠峰線。她回憶 09年徒步安納普爾納小環線的情形,走的時候很吃力,硬著頭皮走完之後,有一種成就感。她說「每天走到預訂的地方,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想一想一天裡發生的事情,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看著出現在尼泊爾街頭操不同口音的中國遊客,王倩感覺到來尼泊爾徒步對中國人的吸引力,因為與西藏相比,尼泊爾海拔較低含氧量較高,徒步難度比在西藏低得多。
廣州的譚先生09年退休後,很快就加入了徒步者的行列。他一開始和朋友們從廣州出發,走遍了湘粵地區。接著他帶著妻子女兒遊歷了東南亞各國,今年5 月,他們一家三口又來到尼泊爾,選擇了一條適合老齡人的兩天登山路線。譚先生說:「我們很早就想到印度尼泊爾來,我喜歡大自然,我們也到過西藏,也看過雪山,在尼泊爾看山更顯得陡峭突兀,更有高山的感覺。」
現在每年有七八萬中國人來尼泊爾旅遊,其中不乏徒步者,他們就像來自廣州的譚先生一樣,為的是看看更突兀的高山和更加壯麗的雪山日出。西藏體育旅行社駐尼泊爾代表頓珠認為尼泊爾旅遊業中已經出現中國熱,明年是尼泊爾旅遊年,尼泊爾國家旅遊局希望將有超過十萬的中國人來到這個山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