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物價上漲成為民眾關注的話題。中國國家發改委最近要求媒體不得「惡意炒作」物價上漲,以免令通脹困局成真。
中國國家發改委針對武漢晚報有關農產品全線漲價的報導,通過湖北省有關當局發出了「嚴肅批評」,並要求網上撤下相關的報導,而媒體必須就此事「寫出深刻檢查」。香港明報報導說,用封口令控制通脹,算是一件天下奇聞。報導說,發改委近日頻頻澄清有關物價上漲的報導,也嚴厲駁斥一些經濟專家預測消費物價指數上漲下半年將達百分之七的言論,並且警告各路專家說,對所謂的不實報導將採取「零容忍」態度。
報導分析說,這是發改委「管理通脹預期」的配套措施之一,以免在媒體的「惡意炒作」下,誤導社會通脹預期,引發搶購和令通脹困局成真。
美國中文的中國事務網站主編伍凡分析說,這說明通脹問題已令當局十分頭痛:
「它這個做法說明兩個問題,第一現在是非常非常緊張,它不希望不管是他們的御用專家也好、學者也好把這個事情抖露開來,那麼增加它非常大的經濟上的困難;第二個呢它實在控制不住了。」
中國政府今年以來多次表示,把消費物價上漲控制在百分之三沒有問題,即使是中國房價、原材料價格和食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仍然沒有改變中國政府的信心。
但許多經濟專家的看法完全不同。在美國的經濟專家程曉農表示,中國物價未來會繼續上漲,並非預期,而是難以避免:
「中國過去五、六年以來大量地因為增加外匯儲備投放了巨額的貨幣,十幾萬億人民幣必然要導致通貨膨脹,所以這個通貨膨脹預期並不是說現在才有的。如果不出現通貨膨脹才是怪事兒。其實中國的工業原料的價格已經快速上升了,食品類的與消費直接有關的價格呢是最近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從蔬菜到甚至像綠豆這樣的價格都暴漲。」
程曉農也懷疑中國政府消費物價指數數字的真實度。曾經長期在中國體制改革委員會工作的程曉農表示,事實上中國統計部門的統計有很多貓膩:
「中國政府在物價指數的統計上很久以來一直在用技術手段掩蓋真相。這是國家統計局的相關部門一直在做這件事情。這一點專家們都很清楚。比方舉一個例子,在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當中,它會把一些直接影響居民開支的比例調低,比方講醫療支出。另外比方講豬肉價格,他反而把豬肉比例調得非常高。如果豬肉價格漲得不很快,好像整個物價值數受影響比較小。換句話講國家統計局受命於政府,操縱物價統計來掩蓋真相,這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事實。」
香港明報的評論文章則表示,如果媒體報導有誤,有關當局完全可以召開記者會公布真實的數字和情況,而用不著以對媒體「封口」的形式來控制通脹。
伍凡表示,即使採取封口的辦法,恐怕也難以達到官方預期的效果:
「現在媒體都已經自負盈虧了,你不報導真的東西人家不看你的。現在他就用口頭通知‘你們不要報導’,它還不敢用正式文件下來,所以這個矛盾非常非常大,它解決不了,所有的報紙都給封掉,它也做不到。現在有一些報紙根本不聽中宣部的了。還有一個網際網路,還有外國的網際網路。所以它完全想封鎖住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它這個就是欲蓋彌彰。」
實際上,從中國網路上網民的反應,也可以看出「封口令」的做法不得人心也難以奏效。網路上相關文章之後的網友跟帖,絕大部分認為物價上漲超過官方數字,而且嚴厲質疑當局採取的以「封口令」來控制通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