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2日,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議暨第6屆亞洲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學科會議在北京開幕。有關專家提出, 2020年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將增長50%,而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目前已超過國際平均水平。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改變以及醫學科學進步,兒童青少年軀體疾病發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邀請杭州師範大學兒童心理專家岳剛德和廣州的律師唐荊陵討論這一問題。
記者:「岳剛德教授,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議最近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有個統計數字顯示以北京為例,1984 年北京地區的兒童的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8.3%,但到了90年代為12%,到了2002年的時候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上升為18.2%,所以說這個問題比較嚴重。這原因是在什麼地方呢?」
岳剛德:「今天的孩子他們雖然看上去在物質生活上包括吃、穿和其他一些享受方面應該是比8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兒童要優越得多。但事實上他們所經受的這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家庭、來自學校、甚至是其他方面比過去不僅沒有減輕相反會加重。小學生在學校裡課業的負擔,回到家裡,因為家裡一個孩子也輸不起啊,那麼不但完成老師的作業,家長還有其他的作業。而且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上,週末還要報其他的興趣班等等。那你說孩子他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他應該有休息的權利呀,在這個時候法定的節假日被剝奪。他應該休息的時間被剝奪。你想他而且還在處於一個身體正在急劇變化的這樣一個時期,身體上的發育帶來影響同時行為上的壓力增多。因為他這個年齡很難適應這樣一個變化,所以,我雖然說沒有看見你剛才說得那麼高的比例,但是這樣一個比例的增大,我覺得當下這樣的一個社會現實和學校裡的現狀完全可以佐證這個數據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記者:「唐荊陵律師,你覺得中國兒童心理問題日益突出,是不是跟社會的急速加快以及跟獨生家庭子女有什麼關係?」
唐荊陵律師:「我覺得這個因素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我還是認為社會心態已經變得不太健康。這包括我們整個社會的結構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因為父母和兒童的分離本身就會造成兒童各種各樣精神上的挫折,造成他成長上的不健康。再一個就是在社會教育方面也出了很大的問題。我們今天社會上強調物質多人的精神上的愛啊這方面變得很單薄、很缺乏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精神上的不健康。而父母和孩子的長期分離,而社會教育上缺乏愛和溫情,這個經過長期的累積的話,必然會導致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出現很大問題。包含青少年可能會變得暴力化,然後變得比較冷漠、比較憂鬱、人格上不太健全。我想這是社會病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的一種體現。」
記者:「岳剛德教授,剛才唐荊陵律師提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你覺得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各級政府應該怎樣重視呢?」
岳剛德:「孩子應該盡量跟父母走,那麼現在很多城市都有一個就近入學,還有義務教育的推行。很多地方他們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到父母所工作的地方就近都可以入學。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你注意到另外一個問題了沒有,這些孩子上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些孩子在城市裡生活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對不對?由於他的父母他收入的本身作為一個他所處的這麼一個階層或者他所工作的環境和條件他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來支持孩子來接受更好的一個條件。所以,在我看來尤其在一些房價比較高的一些城市,那麼這些孩子在城市當中究竟能夠呆多久?是不是可以繼續的享受這種義務教育?我表示擔心。」
記者:「唐荊陵律師你覺得中國各級政府特別是沿海城市,是不是應該讓農村的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
唐荊陵律師:「對。我已經發出了這樣一個呼籲就是要求廢除這種戶籍隔離。父母在哪裡工作,當地應該按照平等的待遇給他解決戶藉以及相關的社會保障和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權利。最近我們還要注意到有一個新聞講上海一個學校它分所謂的東校和西校,東校和西校的孩子一個是本地戶籍的孩子,還有一個是外地戶籍的孩子。他們在待遇上,所獲得的師資上,他們甚至連上課的時間上都像兩所完全隔離的種族隔離的學校一樣。這個中間隔離的鴻溝顯得十分明顯。所以這個情況如果不是從這個社會制度上進行變革的話,那這種隔離和冷漠給孩子心靈上的創傷會進一步的加深。比如說孩子和父母的隔離他本身造成感情上的一種挫傷,像我們社會的隔離,今天顯而易見的體現在孩子們的身上,會進一步加重孩子們對社會心理的這種變化。他會覺得社會對他們是冷漠的,整個社會對他們是冷漠的,這種隔離的話會增加他反社會人格的這種比例。我覺得應該在社會上做更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