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在次貸危機中承受了多大打擊,目前依然是綜合國力全球第一的經濟體,在經濟循環能否二次啟動的關鍵時刻,在需要美元再次走強的關鍵時刻,美元出現中期反彈將是大概率事件。
美國經濟從2009年第三季度出現復甦跡象。自2009年底以來,美元指數從75升值17%至目前的88.71,距離89.62「次貸高點」一步之遙,也不排除美元指數可能上漲至2005年最高點的92.63點附近。美元指數上漲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重要現象,美元升值巨大功用正在清晰顯示出來,那就是資金湧入美國。強大買盤將美國10年期國債從114低位一路推升至120上方。據近日花旗集團報告預測,10年期國債的年末收益率將攀升至4.45%。
近來美國國債價格走高,主要還是因為對歐元區債務和經濟問題的憂慮情緒助長了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強勁需求。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元走勢出現拐點,似乎美元指數自2002年年初以來長期下跌趨勢結束,中長期上漲空間已經打開。那麼,是否又開啟了新一輪美元「七年牛市週期」呢?
資金逐漸流回美國市場
歐洲經濟正陷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來最困難的境地,市場對危機的反應不亞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歐洲的負面影響。這造成歐元貶值推動美元升值,巨量資金湧向了美國市場,美國國債短債超過4倍認購、長債超過2.5倍認購,顯示出了市場熱情。
除美國本土市場外,全球其他地區金融市場將面臨失血窘境。包括股票和債券在內,美國長期證券3月份獲海外投資人認購金額達到1405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幾乎是2月份的3倍。2月份為淨認購471億美元,3月份海外私人投資者淨買入793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3月份海外官方機構淨買入282億美元美國國債。來自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1、2月份,淨流入美國資金分別為150億、471億美元,3月份流入美國股票及中長期債券的資金達1405億美元,全球投資人對於美國長期金融資產需求達到歷史高點,估計4、5、6月淨流入量還會持續增加。
美元上漲趨勢已成,只要歐元跌跌不休,美元就會漲勢依舊。從最根本因素來分析,還是受到市場避險情緒主導。歐盟部分國家債務問題所引發歐元疲弱,推動了美元相對歐元走強;從全球資本流動來看,二季度以來歐元區和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表現較差,也使得國際資本選擇流入美國本土;在歐洲經濟和歐元前景仍面臨巨大風險背景下,全球寬鬆貨幣退出仍然在逐步進行。從中期來看美元強勢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壓力。
美元資產吸引力上升
從過去歷史看,美元指數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表現說明,美元指數漲跌與全球貨幣政策擴張或緊縮,呈極為密切的「負相關」關係。目前全球若隱若現的通脹,以及已經在推進過程中的寬鬆貨幣退出,都正在成為推動美元中長期走強的內在動力。
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都驅趕資金大規模回流美國,造就了一輪長達5年美元牛市。資金回流本身強化了美國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效應會逐漸擴散至股市、樓市和債市,於是回流--賺錢--繼續流入的良性循環正式形成。以年為週期來觀察此次美元走強,一旦美國股市和樓市出現持續走強跡象,美元資產吸引力將進一步上升,並且帶動不穩定區域的資金大幅流入美元資產池。
與此同時,反映出美元強勢將會極大地加強和穩固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使得國際貨幣體系變革出現停滯。此外,將促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不得不重新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增加美元份額,又重新將全球更大程度地捆綁在美國和美元的列車上,未來更不容易擺脫美國和美元的影響。
美元重新走強還將嚴重影響國際貿易格局,重新劃分世界經濟版圖。由於美元走強主要體現在相對於歐系貨幣和商品貨幣走強,因此將有利於歐洲和商品貨幣國家的出口,有利於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但由於亞洲地區貨幣相對於美元處於震盪和相對固定狀態,因此,亞洲經濟體對美國出口將不會受益於美元強勢,相反亞洲貨幣會跟隨美元相對於歐洲和商品貨幣國家升值,出口由此會受到打擊,對於亞洲地區經濟成長或復甦會造成阻力。由於美國的逆差主要來自亞洲地區,美國貿易狀況對於美元匯率依賴反而不是很大。美元大漲與商品價格暴跌遵循的共同背景在於兩點:一是源於歐洲需求與消費上不去,二是源於中國產能與庫存下不來。一上一下之間,反映歐元區經濟仍在繼續滑落和我國即將快速回收流動性的情況,故而美元與商品價格同時受力,出現了一上一下局面,而非再像此前美元上揚、商品價格高位盤整。
以往經驗告訴我們,美國加息週期往往引發國際資本回流,引發一些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動盪,至今未見有發展中國家出現問題,也許是幸運,也許是未到時候,這一情況與常識不符。中期看美元強勢或是中國經濟之巨大壓力,美國通脹率如此之低,美國加息之策料將延後,但這並不妨礙資本回流,原因在於美元強勢。根據過去市場情況,如果美元站穩90之整數關口並維持在此之上,則意味著世界局勢大反轉,全球通縮時代來臨,蕭條經濟學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