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足球迷們要開始盡情享受足球嘉年華——世界盃賽了。而預測結果歷來是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上至國家政要,下至算命巫師,不管平日裡與足球有無關係,都會參與到這場堪稱體育比賽中最難的預測當中來。這不,摩根大通和瑞銀的投資分析師們也不甘落伍,分別用他們熟悉的投資模型預測起誰能奪得世界盃了,只是結果大相逕庭,前者看好英格蘭將最終奪冠,而後者則認定巴西將最後問鼎。
其實,真正的球迷不會像我這樣關心兩大金融機構的預測,因為球迷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冠軍。而我之所以關注摩根大通和瑞銀此舉,也只是想循著這些「好事」的投資行家們的思緒,來品味一下競技體育與資產投資之間的某種微妙連帶與區別。
足球比賽之所以魅力蓋過其他任何一種競技,就在於其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和難以預知的結果,而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則是五花八門,像什麼競技狀態、球員傷病、將帥關係、裁判誤判、天氣因素等等,這些還都是可以解釋的,還有一些就不好說了,像1990年世界盃喀麥隆闖進八強,1992年歐洲盃的丹麥神話,這一匹匹創造歷史的黑馬到底是什麼因素使然,從來就沒有人弄清過。這一點倒和資產投資頗有幾分相似,影響資產價格的因素,除了我們已認知的那些之外,也確實還有我們還弄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的神秘力量在發揮著作用。就像我們看到的那些無緣無故的暴漲暴跌,又有誰能真正說清其中的因素與機制呢?
不過,資產投資與足球比賽到底也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資產價格雖說存在不可解釋的短期波動,但從長期均衡來看,基本還是符合我們已認知的那些影響因素的影響機理的。因此,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有短期操作的能力,便可以選擇長期做多或者做空,從自己所承擔的風險中獲取「正常的」投資回報就是了。而足球比賽就不同了,四年一次的世界盃決賽階段也就一個月左右,每一場比賽幾乎都在演繹著「勝者王侯敗者賊」的殘酷內涵,任何「短期的」失誤都可能鑄就終生遺憾,所謂的長期均衡,對於大多數運動員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正因如此,資產投資的參與者(投資者)與足球比賽的參與者(球隊)在行為選擇上就存在重大分歧了。投資者可以有多種選擇:風險偏好者,盡可以把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中,從高風險中獲得回報;風險厭惡者你可以規避風險,從低風險中獲得收益,甚至乾脆把所有的風險全部對沖掉,只享用無風險收益。而參加比賽的球隊就不行了,儘管所有的球隊都把防守置於首要位置(立於不敗),但沒有哪個球隊不想把皮球攻進對方大門的,而攻破對方大門又是一件太沒有把握的事,非冒失誤甚至丟球的風險不可,尤其是在高水平球隊之間。而所謂的把風險完全對沖掉就更不可能了,即使你把所有的球員全都堵在球門線上也是如此。
如是說來,這資產投資和世界盃預測還真就不一樣,如果我們把參加世界盃的球隊看成一隻只股票的話,足球比賽是要選一隻收益最大而風險卻小於相應水平的股票,這在投資領域多少有些像投機;而真投資股票的話卻不可如此,且不說找到一隻超出市場收益水平的股票是何其之難,就算你能找到一次,誰能保證你次次都能找到呢?更何況,從單一證券的角度看,的確存在著「不同投資者有不同最優選擇」的現象,我幹嗎非要選擇你所認為的最佳股票呢?不僅如此,世界盃預測是華山一條路(只有一個結果),而股票投資卻可以採取投資組合,通過組合內部來對衝風險。
這些差異只能說明一點,拿投資模型預測世界盃,實在是件不靠譜的事!
如果說摩根大通和瑞銀用投資模型預測世界盃還帶有幾分娛樂成分的話,那麼投資者用預測世界盃的思維來投資股票就非常危險了。有人整天在那裡挖掘超級股,期盼著戰勝市場,有人整天在研究板塊輪動,卻從不關心經濟大勢的變化。每天的電視節目、網路博客都有成群的分析師在「預告」下一隻超級股,可結果如何呢?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裏最清楚了。你還真別不信,最近我就聽到了所謂的世界盃魔咒說,說A股市場將在世界盃期間大跌,依據就是以往幾屆世界盃期間A股都跌了,這樣的分析不是賭博又是什麼呢?
類似的笑話隨處可見。曾經有一位朋友就把他炒股虧損的責任強加到我頭上,原因是有一段時間我穿了件綠色襯衫,恰值股市下跌,後來他見我又一次穿上這件襯衫便把所有的股票都賣了,結果卻是股市大漲。這樣的責任我也要負,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冤枉的事嗎?
我年少時也曾醉心於世界盃,痴迷程度絕不比當今的球迷遜色;如今潛心投資理論,足球的事早已淡出了記憶。多虧摩根大通和瑞銀的投資分析師們,讓我埋頭於投資研究的時候也能偷閑矚目一下足球。對於我來說,那是要用足球來放鬆一下緊張的生活,而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我更希望在專注投資時忘記足球,尤其是忘記足球的預測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