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的學習過程


童年啟蒙   

中山先生童年的生活是平實而愜意的,和其它農村小孩一樣,要做一些砍柴、餵豬、放牛、下田的農事。除此之外,他最喜歡聽大人們講故事,村中老人所講的太平天國、林則徐燒鴉片的故事都讓他著迷不已,也對他日後的革命思想,有著深刻的啟發。

七歲時,中山先生進入私塾就讀。私塾的教法是一個老先生帶著小孩們背書練字,沒有固定的課表與科目,以」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傳統啟蒙讀物為主。他對這種教學方法感到不適應,便請老師解釋書中文義;老師原本勃然大怒,因為千百年來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教導兒童的;後來覺得他的求學態度是對的,於是才開始講解書中的涵義。

十歲時,中山先生轉入陸氏祖祠唸書,跟著一位王先生學四書五經,因為老師教學嚴格,所以學業進步很快,可惜一年後王先生就生病過世了。在陸氏祖祠裡中山先生認識了陸皓東,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日後陸皓東參加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在廣州之役殉難,成為國民革命犧牲生命的第一人。

十一歲時,中山先生在鄭帝根先生的私塾中唸書。一天放學,他看到一群小孩圍著一位正在講故事的老公公,聽講太平天國的故事,這位老公公名叫馮爽觀,曾是太平天國的老兵。中山先生對太平天國非常感興趣,提出很多問題,老人也一五一十的回答。十三歲時,中山先生念完了四書五經,對新知識充滿好奇,私塾的教法已不能滿足他廣大的求知慾。他聽說鄰縣有位牧師有張世界地圖,便想看看地圖是什麼樣子,雖然最後沒能看到,但中國之外的廣大世界與新奇事物已激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出洋學習

十三歲那年冬天,大哥德彰先生從檀香山回鄉。他這次回來除奉父命結婚外,也要招募工人到檀香山;因為經商成功,德彰先生不但富有而且見識廣博。第二年,中山先生十四歲,與母親到檀香山探訪德彰先生,這是中山先生第一次出國,他們乘坐一艘名叫」格蘭諾克」的英國輪船。這次旅行,中山先生感觸很多,他寫著:」隨母往夏威仁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因為輪船的奇妙以及海洋的廣闊,讓他有學習西方科技、研究天地奧妙的決心。   

中山先生到檀香山後,曾在大哥經營的米店裡幫忙,之後進入」意奧蘭尼書院」就讀。起先,他一句英文也聽不懂,老師所羅門美厚拉便讓他在課堂裡靜聽十天後才教他字母及拼音;這種教法讓中山先生很容易進入狀況。中山先生用功地學習西洋自然、算術、法律、經濟、政治等各種知識,這與他以前所受的傳統中國教育有很大不同;並且他也開始思索中西兩方的差異性。   

一直蓄著辮子的中山先生在學校中常常被同學戲弄,雖然有些同學勸他剪掉辮子,但他卻認為:辮子是滿清政府造成的,如果要洗刷這恥辱,單靠一個人剪掉辮子並不夠,必須全中國人民一起剪除才有意義。此刻中山先生的心裏,逐漸醞釀著推翻滿清的意向;正如」意奧蘭尼」在當地土話中的意思──」天空飛鳥」,在這裡接受新式西方教育的中山先生,也正像空中飛 。

回鄉省親   

中山先生十七歲時以第二名優異成績畢業於意奧蘭尼書院,由夏威夷王頒發英文文法第二獎。之後進入奧阿厚學院就讀,他計畫在奧阿厚學院畢業後便前往美國留學。另一方面,中山先生也對基督教義深感興趣,尤其佩服耶穌救世、博愛、平等的理念;可是德彰先生怕他信了洋教會被雙親指責,所以要他回國。   

闊別五年,回到翠亨村的中山先生已經十八歲了。家鄉的一切並沒有太大改變,村中小孩仍在私塾背死書、官吏仍在欺負老百姓、外國人仍在欺壓中國人。國父向村民講述夏威夷的一些見聞,也告訴他們華盛頓、拿破崙的事跡;他批評時政,批評朝廷,甚至為了破除迷信,把北帝廟中神像的手指打斷!但是破壞神像的舉動引起村民的不滿,中山先生的母親楊太夫人在賠了十兩銀子後,便讓中山先生暫離家鄉到香港求學。

香港習醫  

國父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就讀之校址原址國父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就讀之校址原址康德黎康德黎國父與在香港西醫書院就讀期間朝夕相處倡談革命時稱」四大寇」的友人楊鶴齡、國父、陳少白、尢列國父與在香港西醫書院就讀期間朝夕相處倡談革命時稱」四大寇」的友人楊鶴齡、國父、陳少白、尢列 清光緒九年(1883年)冬天,中山先生進入香港拔萃書院學習英文,認識了喜嘉理牧師,並受洗為基督徒;一年後中山先生轉學至香港中央書院(後改稱皇仁書院)。此時德彰先生因為中山先生信仰基督教及打壞佛像兩事而氣憤不已,便要他不可妄為,否則要把原本分給他的一半財產收回。中山先生因不願放棄理念及信仰,於是到檀香山辦理歸還財產的手續。 事後德彰先生覺得自己似乎太過嚴厲,便寄了一大筆款項給父親,作為中山先生的學費。之後,中山先生接到父親來信,要他回鄉成婚,十九歲的中山先生便回鄉迎娶小他三歲的盧慕貞女士。三個月後,中山先生回到香港,完成中央書院的學業,並立志成為醫生;他認為這是最易獲得大眾信任,且可走入各個階層的行業;於是決定以醫生身份做為宣傳革命的掩護。 二十一歲時,中山先生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習醫,也開始暗中宣傳革命,當時許多同學都認為中山先生的論調很古怪,但同學鄭士良卻很支持他。一年後,中山先生轉到香港新設的西醫書院就讀,教務長是英國人康德黎先生;其後中山先生於倫敦蒙難時,就是康德黎傾全力營救而脫險。   

在西醫書院五年多的求學時光,中山先生經常高談闊論,批評滿清朝政。當時與中山先生非常要好的同學有陳少白、尢列、楊鶴齡,因為四人常聚在一起談論中國的前途,暢言革命,這在當時是不被政府允許的,所以有人就以」四大寇」來稱呼他們! 整體而言,孫中山先生的求學過程算是相當多采多姿的,除了傳統中國的私塾教育外,也留學英美,充分體認了西方教育的優點,這在當時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也因此,讓孫中山先生有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四周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深切瞭解中國的未來,一定要走民主、自由的道路。 這一段學習過程,對孫中山先生後來積極投入革命救國的志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来源:孫中山學術研究信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