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個國家進行了一次有關各國對中國印象的問卷調查,平均來看近半數人對中國有正面印象。但在西班牙,調查結果卻很不相同。西班牙人不在意中國強大,但對中國人有不少偏見。
中國人的護照可以「永遠使用」
關於西班牙的中國人,有許許多多流言蜚語。成見之一是:一切都是被黑手黨操縱的。另一個成見是:中國人不會葬在西班牙。人一死,屍體就消失了,他的護照會被轉手給別的同胞,以便他們偷渡來西班牙。儘管中國移民一般都有禮貌、安靜、怕惹事,人們的反感卻根深蒂固。
47%的西班牙人對中國的印象是負面的,只有31%的人有正面的印象,這是美國馬里蘭大學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委託所作的調查結果。這一結果與22個被調查國家的整體看法大相逕庭。因為,總體上對中國態度積極的佔49%,持否定態度的只有33%。另一項由華盛頓的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所作的調查得出類似的結果。這項調查的問題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對(被調查者)自己的國家有好處。在西班牙只有37%的人回答是。這個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直到1973年佛朗哥將軍的獨裁接近尾聲時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以此名列16個被調查國家的最後一名。CHN強友之家home.chnqiang.com西班牙人不在意中國強大"西班牙人對中國的保留並無政治動因",西班牙艾爾?卡諾(ELCano)皇家研究院的研究員賈維爾?諾亞(JavierNoya)寫道。"西班牙人沒有將中國視為地緣戰略的威脅。中國對他們來說更是對美國的制衡。……因為西班牙人對美國很有批評性,因此並不在意中國的強大。"卡諾認為,對中國的否定其實是出於經濟上的原因。西班牙人對來自中國的進口貨心存恐懼,對他們來說中國代表了全球化進程中所有糟糕的東西。
對中國貨的恐懼
西班牙有15萬中國人。來自中國的移民群體要遠遠小於來自摩洛哥和不同的拉美國家的移民。可是一些地方的當地人卻有一種被入侵的感覺。尤其是在巴塞羅那的艾伊桑普勒(Exiample)區和馬德里老城的拉瓦皮埃斯(Lavapies)區的中國社區。
起初是這裡一家、那裡一家的中餐館,而後是商店,以一歐元的統一價格出售各式各樣的東西,然後就是一直營業到深夜的小食品雜貨店。後來中國人通過紡織品和鞋子的批髮帶來經濟上的突破。短短的幾個月內批發商們就接手了整條街道。那些街角的小店、當地人世代經營的酒吧、歷史性的餐館在一夜之間都消失了。中國企業家的報價太有利了。廉價紡織品的生意收益之豐,使他們可以支付得起高昂的店舖租金,水平直追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的奢侈品大道上的那些名牌公司。
"西班牙的中國人3%擁有紡織品店舖。"中國商人聯合會(ACCE)的主席安東尼奧?杜(AntonioDu)自豪地說。許多當地的批發商也無法跟得上,只得放棄。因為,他們的產品要比來自遠東的貴得多。西班牙的鞋廠、紡織品廠在鄰國葡萄牙失去顧客。許多工廠只得關門。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馬德里的居民動員起來。因為批發意味著交通流量加大。大卡車將成噸的紡織品運進老城區的狹窄小巷。稍後,來自西班牙各地和鄰國客戶的小貨車又把貨物取走。居民們提出了抗議:"這是工業活動,不能在老城區進行"。最後馬德里市決定,不允許貨車穿行拉瓦皮埃斯(Lavapies)老城區。一些批發商於是就搬到了馬德里城外的大倉庫裡。
經濟聯繫卻早已不是單行線,然而,西班牙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早就不是單行道了。西班牙的食品工業企業已經成為向亞洲進軍的排頭兵。無論是湯料還是橄欖油,無論是珍寶珠棒棒糖還是火腿,西班牙的企業家們都希望在十億中國人中找到足夠的好奇顧客。而且西班牙也把烹調專家作為文化使者派往上海的世博會。西班牙館的主廚佩德羅?拉魯貝(PedroLarumbe)帶了2萬公升橄欖油、15噸的肉製品和1000個伊比利亞風味火腿前往上海。他解釋說:"我們主打的是本土的傳統菜餚。"
小資料:西班牙這個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國家,會讓您想起什麼呢?是充滿激情的鬥牛士,球星薈萃的皇家馬德里和巴賽羅那,大戰風車的唐吉珂德?還是一個充滿陽光、美酒和足球的國度?無論怎樣,西班牙給人的感覺總是暖暖的,正如那裡的天氣。
在歷史上,中國與西班牙的交集並不太多,在16世紀時,據說西班牙傳教士曾經抵達中國,但總體而言,西班牙人更多地活動在大西洋對岸的拉丁美洲,而並未在遠東留下多少足跡。1973年,西班牙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而兩國之間的聯繫真正密切起來還是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消息。目前,西班牙有大約14萬華人,主要經營皮鞋、紡織、餐飲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