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以表現題材劃分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按表現手法來看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之別。繪畫的工具材料為中國特製的筆、墨、紙、硯,造型手段以線條為骨,以顏色為輔。由於書畫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達意上都和線條運用緊密相連,因此,繪畫同詩文、書法乃至篆刻相互影響,日益結合,形成了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藝術特徵,常聽人說一句話:書畫不分家。也是此種意思。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就如奔流在華夏土地上的黃河、長江一樣源遠流長。從戰國、秦、漢一直到清代,在2300多年的歷史中,畫家輩出,僅《歷代畫史匯傳》所錄,就有畫家7500餘人,加之他書所載及見於畫跡者,當在萬人以上。他們辛勤的藝術創作,留下了無數的優秀作品,是承載中華神傳文明的重要依據,在中華文明史上做出卓越的貢獻。
在新石器時代,遠古的先民們用簡單的黑、白、紅三種顏色,以粗放的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法,在陶器上繪製出自己所熟悉、所喜愛的人物和動物形象。這個時期的繪畫實踐都是通過這種反應,表達人們的生活和對神的崇拜,同時滿足生活中審美的需要,這是中國畫的萌芽階段。
舞蹈彩紋陶盆
經過夏、商、周,進入戰國、兩漢,隨著神傳文明的開創,繪畫藝術已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從河南汲縣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鑒,河南輝縣出土的宴樂射獵紋銅鑒,湖南長沙出土的《人物夔鳳帛畫》、《御龍人物圖》、《馬王堆漢墓帛畫》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此時,人們已進一步重視對畫家情思寓意的描述,人們已不僅要求繪畫對象的概括描述,在這些作品中描述的對象從人物到大自然,從天上到人間,場景擴大了,景觀豐富了,手法浪漫了,造型雖然簡單,卻栩栩如生,很能傳神。其以線描勾勒的形象,略施色彩的繪畫形式和造型語言成了後來中國畫的最基本要素和傳統。這個時期是中國畫發展的重要奠基階段。
到了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非常繁榮,著名的畫家有顧愷之、謝赫、陸探微、張僧繇等。此時,山水、花鳥、走獸是畫家們描繪的主要對象,尤其是山水畫,已脫離了人物畫背景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評論家,他們的論著,對後世,起了很大的影響,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東晉的顧愷之和南朝的謝赫。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和「遷想妙得」這兩個著名的論點,他指明畫家在作畫時,不僅應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還應追求內在精神本質的酷似,在他看來,寫形傳神,應該是畫家的感受,所理解,所熔鑄的形、神,應該有畫家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發揮作用。他以「遷想妙得」,就是指畫家把自己的理念升華和人生感悟遷入繪畫對象中,「神與物游」,達到情景交溶、神韻事物合一,然後「妙得」這種浸透了畫家思想感情的繪畫對象的形、神,從而創造出更典型化、理想化的藝術形象。這兩個論點的提出,使前人曾經有過的、類似的、尚處在萌芽狀態的思想變的清晰化、系統化了。謝赫在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像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是中國畫學上較早較系統的繪畫要旨,它將顧愷之所強調的畫家精神貫穿到整個繪畫創作過程當中。作為繪畫創作與批評鑑賞的準則,「六法」論至今仍有重要的意義。
這個時期,佛教盛行。佛教中的繪畫藝術也很突出,敦煌的莫高窟,是世界上宏偉的藝術寶庫。留存了不少壁畫。當時畫家中也有不少修煉人,如得道畫家張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經久流傳。傳說張僧繇在寺院的壁上畫了幾條龍,栩栩如生,但都沒有點眼睛。觀看的人們紛紛要畫家給龍畫上眼睛。張僧繇說:給龍畫上眼睛,龍會飛走。眾人不信,請求他畫上龍睛,張僧繇給其中兩條龍點上眼睛,頓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點了眼睛的龍破牆而出,騰雲而去。(待續)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6920&sid=3b429617afe25f279727b2a638ae3a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