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5-26 21:18:12作者:陳之岳
在美國軍事史上,第一個以華裔身份獲得少將軍階的傅履仁將軍(Gen.John L.Fugh)五月十一日因心臟病發作病逝華府近郊馬里蘭州比塞大(Bethesda)海軍醫療中心,終年七十五歲。傅氏生前曾任美國陸軍軍法總監、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會長。
傅履仁祖籍甘肅,滿族,一九三四年九月十二日生於北平,其父即是前燕京大學校務長、美國駐南京中華民國政府最後一任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義子兼機要秘書傅涇波。傅涇波和妻子劉倬漢育有一子三女,傅履仁為其獨子,三個女兒是傅愛琳、傅德諾、傅海瀾。傅涇波於一九四九年大陸變色時陪同司徒雷登回美國,十五歲的傅履仁則於翌年和母親一起赴美,卜居華府。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畢業後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一年投效陸軍,並陸續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陸軍指揮參謀學校和陸軍戰爭學院深造。
傅履仁於一九六八年越戰方酣之際,被調至西貢出任美軍駐越檢察部行政及民事法律處主任。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則擔任臺灣美軍顧問團軍法官,駐臺期間,國府總統蔣介石曾召見他,並送他一幅寫有「傅履仁少將 蔣中正贈」的簽名照片。傅履仁和他的華裔妻子宗毓珍(June Chung)對他們旅臺三年的生活有美好的回憶。能說一口京片子的傅履仁常和華裔人士接觸(包括媒體),可惜的是,從無人詳問他當年駐臺時蔣介石是否曾和他談起一九四八和一九四九年間急遽變化的中美關係?當時傅涇波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蔣介石與司徒雷登之間的聯絡人,另一方面又是司徒與中共(以黃華為代表)之間的傳話人。由於局勢有利於中共而不利於國府,司徒和傅涇波始終未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力挽狂瀾,甚至導致國共雙方都對司徒和傅涇波產生誤會。毛澤東寫了一篇傳誦久遠但又不盡公允且充滿敵意的《別了,司徒雷登》文章,而蔣介石亦不太諒解司徒與傅涇波在危急存亡之秋試圖拉攏中共的做法。
然而,蔣介石是個念舊的人,他肯定曾要求傅履仁轉達問候其父之意。蔣介石可能不只和他見過一次面,蔣經國也許和他相處過。證諸傅履仁退伍後對兩岸事務的關切,足見他雖曾為美軍少將,亦在新大陸住了一甲子,但仍不能忘懷自己是炎黃後裔。
傅履仁的妻子宗毓珍是蘇州人,有十個兄弟姊妹,但只有五姊妹存活。最小的妹妹宗毓華(Connie Chung)當年是CBS知名記者,亦曾做過主播,一九八四年嫁給三流電視節目主持人波維奇(Maury Povich)。宗毓珍的姊姊宗毓琴亦嫁給華裔海軍少將錢勇傑。錢氏曾於五十年代末台海危機期間服役第七艦隊,協助運補金門、馬祖,後出任美國海軍總部總檢察長。傅履仁和宗毓珍有一子(傅祥)一女(傅俊),皆是律師,也都與白人結婚。
傅履仁於一九八四年晉升陸軍准將(一顆星),而成為有史以來首位擁有將軍頭銜的華裔將領,並出任陸軍軍法署助理軍法總監。六年後獲老布希總統提拔,晉升少將軍法總監,從一九九一年七月做到一九九三年九月退伍。服役期間傅氏曾獲多枚勛章;他所主持的陸軍軍法署共有一千七百多名律師;他曾協助陸軍與德州貝爾電話公司打合約官司,為陸軍爭回六千八百多萬美元。傅履仁退伍後加入華府一家律師樓,不久即出任麥唐納—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中國部門總裁,這家公司與波音公司合併後,傅氏擔任中國部門副總裁;一九九七年出任 Enron中國國際公司主席,二零零一年退休。傅氏於二零零六年出任「百人會」會長,去年五月卸任。二零零八年五月,馬英九就任國府總統前的最後一個公開行程,即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見傅履仁所率領的「百人會」代表團。「百人會」繫於一九九零年由知名華裔人士貝聿銘和馬友友等籌組成立,近幾年來在美國政界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司徒雷登大使五十年代健康惡化,全賴傅涇波、劉倬漢夫婦全心照顧。一九六二年司徒去世,留下遺願希望將骨灰歸葬當年燕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園)的未名湖畔。司徒曾於一九五四年出版回憶錄《在華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由胡適撰寫長序。能說流利中國話(帶有杭州口音)的司徒大使亦能閱讀和書寫中文,他在第一冊日記的最後一頁,用中文寫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八個大字。「和平老人」傅涇波曾於一九七三年應老友周恩來之邀在北京住了十個月,但其時四人幫仍掌權,而周氏權力受限,傅氏並未能為和平統戰提供任何助益。
傅涇波於一九八八年十月病逝華府,享年八十八歲。傅涇波與傅履仁父子對司徒雷登骨灰遲遲未能歸葬中國,一直耿耿於懷,傅履仁和三個姊姊幼時皆叫司徒為「爺爺」。傅氏父子多年來不斷向北京表達司徒的遺願,然從未獲得正面反應,但傅履仁並不灰心。中共政壇「明日之星」習近平於二零零六年五月以浙江省委書記身份訪美,傅履仁透過美中城市友好促進會會長、新澤西州華商徐艇的積極安排,於二零零六年五月十日在華府單獨拜會習近平,當面提出司徒骨灰歸葬北大未名湖畔或司徒出生地杭州的遺願。不久,傅氏亦曾專程前往杭州拜訪習近平。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司徒骨灰終于歸葬杭州,安葬那天,美國駐華大使藍德(Clark Randt)、傅履仁和一批垂垂老去的燕京大學校友皆在西湖畔參加儀式。
傅履仁多年前接受華文媒體訪問時自承「思想比較保守」,反對同性戀,並認為當時美軍出兵海地不值得,他說﹕「海地沒有一丁點事值得任何一個美軍為它犧牲。」
反同性戀先鋒
從這篇刊於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美國《世界週刊》的訪問談話,可以看到傅履仁「思想比較保守」。他說﹕「不管在文明世界或大自然,同性戀都不被主流接受。你什麼時候看到兩條公狗在一起。」這位首個華裔將領更是反對同性戀從軍,他說 ﹕「如果軍中允許同性戀公開,你會答應你的兒子從軍嗎?……女性爭著要參加戰鬥,我相信大家等到女兵的屍體被裝在屍袋裡抬回來的時候,想法就會改變了。」
傅履仁將軍對美國陸軍法制、對兩岸關係都有其貢獻,他跨越兩個文化,也讓人追念那個消逝的年代。
傅履仁祖籍甘肅,滿族,一九三四年九月十二日生於北平,其父即是前燕京大學校務長、美國駐南京中華民國政府最後一任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義子兼機要秘書傅涇波。傅涇波和妻子劉倬漢育有一子三女,傅履仁為其獨子,三個女兒是傅愛琳、傅德諾、傅海瀾。傅涇波於一九四九年大陸變色時陪同司徒雷登回美國,十五歲的傅履仁則於翌年和母親一起赴美,卜居華府。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畢業後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一年投效陸軍,並陸續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陸軍指揮參謀學校和陸軍戰爭學院深造。
傅履仁於一九六八年越戰方酣之際,被調至西貢出任美軍駐越檢察部行政及民事法律處主任。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則擔任臺灣美軍顧問團軍法官,駐臺期間,國府總統蔣介石曾召見他,並送他一幅寫有「傅履仁少將 蔣中正贈」的簽名照片。傅履仁和他的華裔妻子宗毓珍(June Chung)對他們旅臺三年的生活有美好的回憶。能說一口京片子的傅履仁常和華裔人士接觸(包括媒體),可惜的是,從無人詳問他當年駐臺時蔣介石是否曾和他談起一九四八和一九四九年間急遽變化的中美關係?當時傅涇波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蔣介石與司徒雷登之間的聯絡人,另一方面又是司徒與中共(以黃華為代表)之間的傳話人。由於局勢有利於中共而不利於國府,司徒和傅涇波始終未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力挽狂瀾,甚至導致國共雙方都對司徒和傅涇波產生誤會。毛澤東寫了一篇傳誦久遠但又不盡公允且充滿敵意的《別了,司徒雷登》文章,而蔣介石亦不太諒解司徒與傅涇波在危急存亡之秋試圖拉攏中共的做法。
然而,蔣介石是個念舊的人,他肯定曾要求傅履仁轉達問候其父之意。蔣介石可能不只和他見過一次面,蔣經國也許和他相處過。證諸傅履仁退伍後對兩岸事務的關切,足見他雖曾為美軍少將,亦在新大陸住了一甲子,但仍不能忘懷自己是炎黃後裔。
傅履仁的妻子宗毓珍是蘇州人,有十個兄弟姊妹,但只有五姊妹存活。最小的妹妹宗毓華(Connie Chung)當年是CBS知名記者,亦曾做過主播,一九八四年嫁給三流電視節目主持人波維奇(Maury Povich)。宗毓珍的姊姊宗毓琴亦嫁給華裔海軍少將錢勇傑。錢氏曾於五十年代末台海危機期間服役第七艦隊,協助運補金門、馬祖,後出任美國海軍總部總檢察長。傅履仁和宗毓珍有一子(傅祥)一女(傅俊),皆是律師,也都與白人結婚。
傅履仁於一九八四年晉升陸軍准將(一顆星),而成為有史以來首位擁有將軍頭銜的華裔將領,並出任陸軍軍法署助理軍法總監。六年後獲老布希總統提拔,晉升少將軍法總監,從一九九一年七月做到一九九三年九月退伍。服役期間傅氏曾獲多枚勛章;他所主持的陸軍軍法署共有一千七百多名律師;他曾協助陸軍與德州貝爾電話公司打合約官司,為陸軍爭回六千八百多萬美元。傅履仁退伍後加入華府一家律師樓,不久即出任麥唐納—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中國部門總裁,這家公司與波音公司合併後,傅氏擔任中國部門副總裁;一九九七年出任 Enron中國國際公司主席,二零零一年退休。傅氏於二零零六年出任「百人會」會長,去年五月卸任。二零零八年五月,馬英九就任國府總統前的最後一個公開行程,即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見傅履仁所率領的「百人會」代表團。「百人會」繫於一九九零年由知名華裔人士貝聿銘和馬友友等籌組成立,近幾年來在美國政界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司徒雷登大使五十年代健康惡化,全賴傅涇波、劉倬漢夫婦全心照顧。一九六二年司徒去世,留下遺願希望將骨灰歸葬當年燕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園)的未名湖畔。司徒曾於一九五四年出版回憶錄《在華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由胡適撰寫長序。能說流利中國話(帶有杭州口音)的司徒大使亦能閱讀和書寫中文,他在第一冊日記的最後一頁,用中文寫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八個大字。「和平老人」傅涇波曾於一九七三年應老友周恩來之邀在北京住了十個月,但其時四人幫仍掌權,而周氏權力受限,傅氏並未能為和平統戰提供任何助益。
傅涇波於一九八八年十月病逝華府,享年八十八歲。傅涇波與傅履仁父子對司徒雷登骨灰遲遲未能歸葬中國,一直耿耿於懷,傅履仁和三個姊姊幼時皆叫司徒為「爺爺」。傅氏父子多年來不斷向北京表達司徒的遺願,然從未獲得正面反應,但傅履仁並不灰心。中共政壇「明日之星」習近平於二零零六年五月以浙江省委書記身份訪美,傅履仁透過美中城市友好促進會會長、新澤西州華商徐艇的積極安排,於二零零六年五月十日在華府單獨拜會習近平,當面提出司徒骨灰歸葬北大未名湖畔或司徒出生地杭州的遺願。不久,傅氏亦曾專程前往杭州拜訪習近平。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司徒骨灰終于歸葬杭州,安葬那天,美國駐華大使藍德(Clark Randt)、傅履仁和一批垂垂老去的燕京大學校友皆在西湖畔參加儀式。
傅履仁多年前接受華文媒體訪問時自承「思想比較保守」,反對同性戀,並認為當時美軍出兵海地不值得,他說﹕「海地沒有一丁點事值得任何一個美軍為它犧牲。」
反同性戀先鋒
從這篇刊於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美國《世界週刊》的訪問談話,可以看到傅履仁「思想比較保守」。他說﹕「不管在文明世界或大自然,同性戀都不被主流接受。你什麼時候看到兩條公狗在一起。」這位首個華裔將領更是反對同性戀從軍,他說 ﹕「如果軍中允許同性戀公開,你會答應你的兒子從軍嗎?……女性爭著要參加戰鬥,我相信大家等到女兵的屍體被裝在屍袋裡抬回來的時候,想法就會改變了。」
傅履仁將軍對美國陸軍法制、對兩岸關係都有其貢獻,他跨越兩個文化,也讓人追念那個消逝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