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撒哈拉要地沒地、要糧沒糧,貧困率超過51%,儘管小升初的入學率達到100%,但由於入學晚,16歲才上初中的比比皆是。教育多年投入不足,300多人學校沒有圍牆沒有廁所,要方便只能到附近樹林。
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教「雷州普通話」的小學
沙化田
貧困之痛:教育落後
粵西雷州有個東塘村。多年來,出去打工有多少人,回來就有多少人。他們說,這是一個走不出的怪圈。
東塘村共有908戶3957人,處於貧困線以下的有468戶2021人,貧困率超過51%。按世界銀行統計,30年前中國的整體貧困率約為52%。也就是說,這裡的生活水平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村支書王南干了整整13年。直到去年,他才在兩個弟弟的幫助下,告別茅草屋,蓋上紅磚房。
談及貧困,省委書記汪洋曾很有感觸地說: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到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最窮的地方還在廣東,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
貧困,為什麼會一直在這個小村莊停留衍生?
無法逆轉的打工回流
到了外面,他們就像啞巴,世界再精彩也不屬於他們
上世紀90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務工人員湧入珠三角,這片遍地是金的尋夢天堂。
東塘人也加入了務工大軍。滾滾車輪,載著一批批懷有賺錢養家夢的人走出東塘。然而,幸運之神似乎有意躲著他們——村民從未聽說誰在外面賺了錢,走出去的人很快又都回到村裡。
十多年過去了,除了通向村裡黃土路鋪上了水泥,村民說其它沒有任何改變。
東塘亮後村鄭鑫一家,四年前買的紅磚,現在還堆在角落,早已佈滿青苔。
青苔背後,是一個淒婉的故事
2006年,鄭家住了幾十年的茅草屋已破敗不堪。外面下雨,屋裡漲大水。這年的一場大雨後,茅屋遭遇滅頂之災,坍塌了大半。
就在同一年,鄭鑫22歲的兒子初三畢業,在朋友介紹下去了廣州打工。儘管對外面世界一點都不瞭解,但絲毫不影響一家人的樂觀情緒,他們認為老大去了大城市闖,生活就有了依靠,於是決定:蓋房!
從親戚那裡借的2萬蓋房錢很快就花完了,但在廣州的兒子卻連飯都吃不飽。因為聽不懂普通話,更不懂技術,他只好跟著老鄉撿破爛。
蓋房夢被迫中斷,原來的草房亦不復存在。無奈之下,他們搬進附近的樹林,用樹枝搭起兩個「木帳蓬」。小的給年僅九旬的老母親住,鄭鑫和老婆住在大帳蓬裡。
每天,91歲的老母都會拄著枴杖,到半成品的「新房」前去看看。她說,最大的夢想就是這輩子能住上新房。
這個夢想也許一直將會是夢。工作了四年的鄭家老大,現在每個月工資僅800元。在電話裡,他告訴奶奶,外面太苦,他想回家種田。 村裡的中年人,年輕時也和鄭家老大一樣,曾走出東塘,到珠三角或鄰近省份打工,但頂多做三年就回來了,「出去多少人,回來就有多少人。」
「到了外面,他們就是啞巴!有的人甚至被老闆像送瘟神一樣趕了回來。」
東塘人在外面消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時間消逝,他們最終貧困返鄉,一無所有。
「不會再輕易出去了」,村民張浩小學畢業,「出去了也只能做最底層工人。」他曾組裝過一年零件,但最終產品一次都沒見過,還經常遭受老闆的白眼。
原本對外面世界充滿期待的東塘人,終於認識到,要想靠打工賺錢,幾乎比登天還難。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屬於他們,「即使地上有金子,我們沒文化也看不見」。
来源:南方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