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煉鋼鐵,今「煉山」?100萬噸紙漿項目落戶湖北黃岡、咸寧兩地,引發民間持續經年的毀林舉報,而昔日用於山地壘肥手段的煉山手段,更被懷疑用來作為摧毀原生林的快捷手段。
「煉山」、砍樹、剃光頭
要是天晴,雇工汪緒平多半就在山坡上挖樹坑。兩個月前,這裡,紅安縣七里坪鎮七家畈村,還是一片馬尾松與杉樹混雜的原生林。為了省錢趕工,造林老闆讓汪緒平上山放火,現在,滿目都是被大火燒焦的殘枝和黑土。
經歷過大煉鋼鐵那個瘋狂年代的汪緒平,頭一回聽說「放火燒山」在林業系統還有一個專業說法——「煉山」,其實就是舊時一種廣泛用於造林前快速清除原生植被的方式,既節約成本,還可壘肥。不過,汪緒平總是擔心,火是急性子,搞不好會出亂子。
今年3月16日上午,有人在紅安縣覓兒寺鎮的山上放火「煉山」,險些殃及國家重點景點之一、武漢北部的木蘭山景區。同一個月,周邊的通山、通城兩縣,也開始煉山,結果火光衝天,火燒過了山界。媒體報導稱,原計畫燒燬山林約2000畝,火勢連綿後,實際過火面積估計不低於萬畝。後來,咸寧市森林防火辦專門發文規定,未經許可,禁止一切煉山。
紅安和咸寧下轄的通山、通城都是湖北的山區縣。從2008年開始,當地為了落實林漿紙項目原料基地,開始大面積造林。也是那年春節,在深圳打工的紅安籍村民李清平回家發現,好生生的原生林全被砍倒,開始改種濕地松、鵝掌楸等速生林。一番調查後,憂心忡忡的他在網上發布了一篇有關黃岡紅安毀林的帖子,附帶著觸目驚心的毀林照片。帖子很快引起了各方關注。
現在,李清平懷疑,煉山壘肥的舊法被變相用作毀林的手段。
被網友競相羅列的毀林地還包括黃岡市下轄的羅田、英山、團風、浠水、武穴、蘄春、麻城等縣,並且呈擴大態勢,而斥責金光、曼圖和晨鳴紙業的聲音,從未停止。
李清平的叔叔,56歲的李星明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守了大半輩子的林子,到頭來還是一棵棵的倒在外來者的利鋸之下。只不過,他們自己不能砍。
當他還是小青年時,鄉鎮幹部就三天兩頭地在村裡轉,「現在封山育林了,山上的樹一棵也不能砍。」那會就算起屋上樑要取材,也要提前向上面報批,否則違法。
李星明是紅安縣覓兒寺鎮李家畈村李家灣組的組長。他回憶,從去年臘月起,幾個本地人不聲不響地鑽進密林中,專挑水桶粗的馬尾松砍。不久,房前屋後三座大山先後響起大樹倒下的聲音。「封山至今三十多年,這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毀林,我們多次向縣裡反映,還是沒人答覆,後來,砍樹的人說他們有證。」
覓兒寺鎮距紅安縣城半小時車程,丘陵地形,山多林密。2010年4月,記者在山上發現,滿目儘是被剔除的殘枝敗葉,馬尾松樹幹不知去向,數百棵被砍的樹的地徑超過30厘米。
跟李星明一樣難受的,還有縣城北部七里坪鎮七家畈村的百姓。當地村民也說,就在兩個多月前,這一帶上千畝茂密山林被剃成了光頭。滾滾泥沙從山頂直撲下來,四座山頭見不到一棵樹,「那些挖好的樹坑像不像一排排綻開的傷疤?」「早知如此,我們就是一棵棵砍,一根根偷,也不會等到現在讓外面的人來一掃光了。」李星明說。
經濟前景,政治任務?
這一切被認為肇始於,湖北大規模上馬千萬畝林漿紙項目原料林的既定產業布局。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十一五期間,國家相關部委批復湖北省上馬100萬噸紙漿項目。而黃岡市則根據自身山場面積大,苦於多年沒有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林業效益低的現實,毅然決定引資上馬50萬噸林紙漿項目,這意味著在轄下紅安等八個縣市需匹配450萬畝原料林基地。
紅安縣林業局森林資源股幹部羅錦稱,根據上級要求,紅安已圈定118萬畝林地用於建設林漿紙項目原料林,每畝租金12.8元/年。羅並不認為被砍的山林是原生林、天然林,「嚴格的說,都是土壤厚度不低於40厘米,每畝蓄積木材量在2立方米以下的低產林。」不過,村民李星明覺得這是一個可笑的交易,按照現價,每立方米木材行情遠不止12.8元,「這要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誰會不想做?」「山頂戴帽,中間穿帶,腳上穿靴」是林漿紙項目造林的要求,意思是山頂、山中間、山腳均要留住一定比例的原生林,不得一次剃成光頭。然而,記者在七里坪鎮七家畈村看到的,正是個個光頭山,而且山下還有村民的水源地。
按照李星明的演算法,如果黃岡配套50萬噸紙漿就需要450萬畝原料林的話,那麼湖北全省100萬噸紙漿則至少需要匹配近千萬畝原料林,而剩下的指標將由咸寧來完成。
2010年5月10日,咸寧市林業局辦公室主任高建軍在電話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截至目前,晨鳴紙業在該市共流轉到100萬畝林地(其中50萬畝有林),還有185萬畝是與農民合作的林地。
兩地累加,這就意味著,只要林漿紙項目繼續推進,湖北至少七百萬畝山林將改易速生樹種,而其間被毀的原生林規模不得而知。
早在1999年,國家林業局領導就明確要求,突出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堅決停止長江、黃河中上游流域內的天然林砍伐。另外,國家還規定,禁止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灌溉型造紙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別是熱帶雨林、季雨林營造大規模工業原料林基地。而2002年9月的《湖北日報》曾援引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人士的話說,咸寧等長江流域城市已進入嚴重缺水行列。但無論黃岡,還是咸寧,毀林現像一直被村民們堅持舉報著。
毀林背後的產業前景或是最大的誘惑。2008年4月,山東晨鳴紙業被引入咸寧,據《咸寧日報》報導,市領導稱其為「一件大事、好事」,並號召「各級黨委政府及各個部門將以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環境,舉全市之力支持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順利實施」。
「更像是一場運動,就差沒有全民動員了。」咸寧下轄嘉魚縣一位幹部私下這樣說,他們在各種場合被要求「統一思想,堅定必勝信心」。
嘉魚縣其實並沒有納入咸寧林漿紙一體化的範圍內,但沿江邊灘或荒山廢地也被要求廣種造紙用的速生楊。早在1998年,一場特大洪水衝垮長江干堤簰洲灣段,小城嘉魚因此全國聞名,出事前,破堤的堤防上就種植了成排意楊,現在嘉魚域內,意楊幾乎見縫插針。
李星明的四處呼告,至今渺無結果,甚至連一個究竟造林規模幾何的數據都難以觸及,本報記者亦多次聯繫湖北省林業局,欲詢問造林項目的具體進展,但每回均被「不便採訪」。
而相關企業卻已經忙著澄清身份,「毀林的並不是晨鳴,現在的情況都是嫁禍於我們,事實是曼圖公司。」4月29日,黃岡晨鳴公司有關人士對記者如此表示。而更早時候,黃岡市曾公開回應曼圖公司毀林造林一事時稱,到目前(2008年),「……沒有砍伐一棵樹。」
看起來,那記者親睹的被毀、被燒的千畝山林,連真正「凶手」都成了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