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玉樹強震大災第三日,竟是死去四百二十八年的萬曆首輔張居正之復活節──去春(二○○九年)已在一些地方臺播過幾輪的四十三集歷史劇《萬曆首輔張居正》,今年四月十七日又在央視、上海東方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同時隆重開播,海內外頓時高度關注,一致認定《張居正》確鑿姓「胡」了。早有內部消息,總書記喜愛張居正,四卷本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二○○五年獲得「茅盾獎」後,胡辦四十名工作人員人手一冊,後來胡又親自調看了作者改編的電視劇。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常委聞訊,皆爭相感悟《張居正》,粵王汪洋甚至超越俞正聲的「秘密感悟」,公開號召全省幹部學習《張居正》。
胡錦濤何時開始寵幸《張居正》,目前不得內幕。從湖北省文聯副主席熊召政自稱《張居正》準備五年,寫作三年,於二 ○○五年獲得「茅盾獎」來看,《張居正》受寵正值胡錦濤登基親政之年。雖然沒有材料證實《張居正》是胡授意,但從作者多次修訂志在奪取「茅盾獎」,也可說今日《張居正》之所以如共產黨員一般高大全,多是按照御用「茅盾獎」之「胡框框」古為今用的結果,可謂君讓《張居正》姓「胡」,《張居正》不得不「胡」。
胡錦濤為何喜愛張居正?或者說,為何渴望有姓胡的張居正?何以要讓央視等臺在玉樹強震大災後再強推《張居正》?綜合各種信息,可見張居正姓「胡」,對胡錦濤至少有五大好處:有利於提升胡的文化品位,有利於敲打溫家寶,有利於壓制政改派,有利於穩定幹部隊伍和十八大組閣,有利於招安憤青右派分化自由主義。
有利於提升胡的文化品位
多年來,體制內外一直流傳一個貶損胡錦濤的傳說:胡總只愛讀《卓婭與舒拉》、《雷鋒日記》之類的少先隊員圖書,所以其報告講話,皆是「少先隊輔導員」調調。如文革時胡錦濤以清華大學生代表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東方紅〉觀感》,實足一個「少先隊員水平」。而近年「胡錦濤喜愛《張居正》」的消息傳出,許多人開始對胡錦濤刮目相看:原來濤哥已今非昔比,也如太祖愛讀一點華夏歷史,開始告別不知《資治通鑒》的「白丁輔導員」。可見喜愛《張居正》,有利於提升胡錦濤的文化品位,改善其政治形象。此其一。
有利於敲打溫家寶
「偉光正」向有傳統,凡公開提倡的,必是實際缺少的;而領袖之公開提倡,主要是針對身邊二號人物,一把手必須時時敲打二把手──當年毛澤東談赫魯曉夫,意在打壓劉少奇;提倡讀《水滸》,是警告周恩來、鄧小平。而今胡錦濤忽然喜愛《張居正》,也絕非「純文化」,分明表示眼下尚沒有他滿意的「首輔」──今日有首輔之責的總理溫家寶,並非胡的理想人選,只是「江胡同治」的妥協。或許在胡眼裡,溫之心態像輔佐阿斗時的相父諸葛亮,而非對劉備倍感知遇之恩的孔明:其雖鞠躬盡瘁,逢災必上「出師表」,卻處處刻意表現得比主公還親民,民望震主,一舉一動,皆在削弱今上權威。比如虎年兩會,本應細緻落實經濟調控操作之術、檢討上屆兩會承諾未能兌現原因的溫總,卻熱衷吟詩歎畫附庸風雅,空談尊嚴幸福公平,包裝人文總理形象,將以「術」為主的總理職能錯位為以「道」為主的清流領袖,將以行政為本的總理變異為道德牧師,大有總理兼總書記風頭的越位之嫌。比照張居正的忠君準則和務實作風,溫之 「親民總理」實為「空話總理」或「錯位總理」──溫之總理八年,礦難屢禁不止,房價越控越高,食品安全事故愈來愈大,「問題疫苗」危機空前……皆與溫總的務實能力不夠有關。張居正深明「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而溫則喜愛流淚,從不注重「言必行,行必果」的落實檢查。此習不改,談何總理?!
溫家寶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聰明人,當會明白今上「國難思忠臣」的壓力──聞知胡總喜愛《張居正》,溫必會反躬自省,注意君君臣臣的本分。
胡錦濤喜愛《張居正》,有利於暗暗敲打溫家寶,鞏固主公地位。此其二。
有利於壓制政改派
因為鄧小平理論中曾有政治體制改革一願,胡錦濤一直不能公開否定百姓的政改呼聲。但胡心中其實已抱定主意,以行政改革代替政治體制改革才能穩定政局。如何讓全黨形成這一共識?胡可能認為張居正可以幫忙。張居正首輔十年,一直只作行政改革,從不曾妄想改革政治體制。其以重循吏、遠清流整飭吏治,以推行「一條鞭法」梳理財政,以推出京察(官員考評)延攬濟世之才……皆是只在行政改革上下工夫。而這種「以黨為本」的行政改革也足以讓專制朝廷渡過難關。所以學習張居正這樣只愛行政改革的「救時宰相」,有利於今天全黨用行政改革轉移百姓的政治體制改革情結,杜絕重蹈「六四」之憂。胡錦濤喜愛《張居正》,就是向全黨全國宣布了「胡改革」的底線──絕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此其三。
有利於十八大組閣和招安
此外,胡錦濤喜愛《張居正》,更有利於穩定全黨貪官和十八大組閣,有利於招安憤青右派分化自由主義。
今日中國是「國在山河污,黨在幹部腐」。不反腐,動亂在即;真反腐,引火燒身,整體腐敗的貪官隊伍已在沸騰的民怨中天天驚恐不安,真反腐只會更加速全黨大潰敗──黨天下若沒有腐敗官員的支撐,豈能存在一日?!而當胡錦濤推崇《張居正》,全黨貪官就都吃了定心丸──誰都知道,張江陵反腐,是在安定絕大多數腐敗官員的基礎上,只拿極少數「不講政治」(不聽話)的貪官開刀。且只要與皇上親近,貪多少也無事。全黨貪官都心廣體胖了,想在十八大垂簾聽政的胡錦濤,就可如意組閣,可以選定一個如張居正一樣忠君務實團結腐敗的新首輔(總理)來「拯朱明王朝將傾之廈」──張居正與太監馮保的成功勾結,說明瞭專制體制的行政改革成功,必須善於狼狽為奸,團結腐敗。
值得文化人特別注意的是,《張居正》的創作背景其實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向專制主義投降的縮影。《張居正》作者熊召政,三十年前是以詩歌反專制、監督中共的自由思想追求者,經「六四」波折入獄修理後,幡然悔悟,先醉心於「官商勾結牟取暴利」,後潛心於出賣憤青當御用文人竊虛名──胡錦濤禮遇《張居正》,大有盼天下文人皆熊召政的希望──召喚更多的憤青和自由思想者跪受招安。
然而,物極必反。胡錦濤如此力捧《張居正》,已引發百姓的強烈反感,對於汪洋之類想成為今日「拯胡氏王朝將傾之廈」的「張居正」,嗤之以鼻。一個痛斥「以行政改革代替政治體制改革」的新反腐大潮,正在「啟聰擊蒙」,淹沒古今「張居正」。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