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4-27 22:47:10作者:張軼東
文化大革命初期,國內各城市街頭晚間常常放映前蘇聯影片「列寧在1918年「。片中有一個情節是︰捷爾仁斯基領來一個孤兒小女孩兒。列寧安慰她說︰「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這次玉樹地震之後胡錦濤去「慰問」災民,也來了一個「東施效顰」︰他在房舍被損的學校教室的黑板上寫了「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見圖)。
話說回來,列寧也算不得西施。因為在他掌政的7年裡,麵包和牛奶並沒有來到。只不過上世紀20年代中葉,因為短期內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在農貿市場上出現了 「耐普曼」(即由於新經濟政策出現的新富農)出售的麵包和牛奶。可是後來一合作化,又不行了。一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當上了第一書記,開了幾次關於農業和畜牧業的中央全會,尤其是承認了物質利益原則,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前蘇聯的麵包和牛奶問題才基本解決。這時已經是十月革命後近40年的事了。
在當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麵包(包括轉基因大米)和牛奶(包括三鹿奶粉)倒是都有了。只是一地震,中小學校的豆腐渣校舍和平民的簡易房都倒塌了。汶川地震後,許多新民房和新校舍剛「有」,玉樹又「接上班」了。但是全國2000多個縣,共有多少平民簡易房和多少豆腐渣校舍呢?哪些是「下一班」(即下一次地震後)「會有的」呢?本人在「新世紀」網站4月22日拙文中以為︰徹底解決全國中小學學校校舍的唯一辦法是︰迅速將個縣的「白宮」和該縣最差的校舍對換。但這種意見中共肯定是根本聽不進去的。看來,胡錦濤的「會有的」還將沒完沒了地寫下去了。
2010年4月26日於美國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