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華社稿有這樣一則報導:《少女廢墟中挖出9親人》,內中言:「更松代吉,一個普通的藏族女孩,在玉樹地震發生後用雙手把9位親人從廢墟中救出,儘管現在還有那麼多生活的困難要克服,但是她說,活著就好,只希望早日復課。16歲的她一邊折斷燒水的柴火,一邊回憶地震時的情形。‘那天我起得很早,因為家離學校遠。’她說,半路上,大地突然搖晃,房子瞬間塌了,‘我急忙跑回家。’更松代吉的家位於玉樹縣西航西路嘎雅的半山坡上,地震引發大量亂石滾落,瞬間把她家夷為平地。更松代吉說:‘我一邊哭,一邊挖。’‘從廢墟裡挖出媽媽,後來是哥哥。’姐姐用身體把孩子護在身下。家人都挖出來後,快天黑了。
這則報導的主幹內容基本如此,最後是說主人翁挖出榮譽證書云云。
這則報導給人的基本閱讀感受是:16歲的藏族女孩是個勇敢、智慧、突出、非同一般且能夠成功的英雄。救出9位親人,使全家人倖免於難,這無論如何都是個英雄啊。若人們、學生們都是像這個藏族女孩一樣,則一個個家庭豈不都可以倖免於難?
但是且慢,稍加尋思,我們便不難發現諸多經不住推敲之處。首先,這則報導沒有任何女學生搶救家人的細節,其次,沒有說明女學生是徒手還是使用特殊的特效工具救家人,還有,沒有說明家裡的遇害程度以及家人的掩埋深淺程度。我們不否認這個女學生搶救出家人的基本事實,但是,若是只依據上述報導,我們有理由要求報導詳細提供這個女學生的身體狀況、家裡房屋的倒塌狀況以及家人遇難的嚴重程度——標題中的搶救出9人,與文章內容中的搶救出媽媽、哥哥,之後也有不小的 「空擋」,這裡面的空白、模糊處,若都被一筆帶過為女學生搶救出9個家人的傳奇,則難免令人云裡霧裡,不知所言。如果這個搶救出9個家人的神話為真的話,則至少應提供能夠讓人相信、讓人感動的細節。或許,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
對家人的深愛、在家人遇難時及時施救,應該說,這是最起碼的人間情懷,甚至在搶救家人和搶救外人間的衝突,還可以引發出搶救家人是否自私的質疑。我們渴望英雄,我們渴望奇蹟,我們渴望傳奇,我們渴望神話,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應該是真實、實事求是,不誇大、不矯飾、不虛瞞。一個基本的常識是,在地震受災嚴重或比較嚴重地區,專業部隊、專業救援人士、大型挖掘機、生命探測儀、救災犬等專業設備、裝備以及無數後援力量俱在的情況下,搶救出一個人,都是堪稱萬分困難之事,都堪稱奇蹟且少不了無數攝像、攝影鏡頭的聚焦、記歷。而,一個16歲的女學生,竟然可以跑回家,一個人搶救出9個家人!這要麼說明,女學生是個神奇之人、具有非凡的本領和能量,要麼說明,這個家庭受災不嚴重,受困家人只需一臂之力即可獲救。遺憾的是,從上述報導的口吻看,作者、「編者」無疑是誘導閱讀、把閱讀引向了漏洞百出的前者。若非如此,基本的、起碼的做法,是應該詳細或粗略加以說明。
長期以來,我們的宣傳由於導向的過於強大、目的性的過於直接以及思維的過於愚鈍、手段的過於粗糙,而追求造神、追求神話、追求傳奇、追求子虛烏有。一些報導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後語不說,還缺少基本的常識與邏輯,缺乏真實與實事求是,缺乏人性的真實與人倫的光輝,有的只是違背上述種種的偽神話、准謊言。這裡的製造邏輯與路徑是:上級部門逐級慫恿、鼓勵、要求、強迫——製造者拿著放大鏡極力尋找、編織網路、添油加醋、出籠哄騙,以粗鄙、虛假外加矯情、煽情行市 ——閱讀者或跟風瞎起鬨、人云亦云,或雲裡霧裡、少有深究。過後,是一場又一場哄上瞞下、圖解、製造簡單意識形態條條的鬧劇。
就地震災害而言,救災、救人、避免過程中的失誤以及嚴防、追究可能出現的「人禍」的責任,應該是最起碼的、不可動搖的準則。相關的新聞報導、宣傳報導,只是其後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不應擋道只要工作。借災害、地震之難而大興簡單、粗鄙的新聞報導、宣傳報導之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別有企圖、別有目的,都是可鄙的,不適宜的。喧賓奪主、偷梁換柱,更是人所不齒,大不應該。現在,一個基本的現實是,經過有選擇的、偶或性的新聞報導、宣傳報導中的人物、英雄,一概代替了現實中、生活中的人物、英雄。
試問,新聞、宣傳能否取代現實真實與生活真實?
遺憾的是,我們看不到這樣的跡象,我們看到的,是大張旗鼓、從暗裡走向明面的反動——四川地震幾歲小孩子救人的神話被曝造假之風聞尚且止息,玉樹地震又有神話再造之跡象與現實。偽神話與准謊言的再再出籠,無不表明瞭,虛假的造神、神話以及粗鄙、簡單的「宣傳」之皮毛,其實是難以附著在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筋骨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