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師談教育
每週一言:我們教育中犯的錯,最可怕的是在於方向性的錯誤,把孩子教育變成某種簡單化、功利化的過程。
問:我們似乎有一個困惑,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犯錯正是因為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這些錯便難以糾正。若父母意識到自己犯錯便也不會讓這些錯誤持續了。
顧老師:完全正確,我們每個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分配文化的痕跡,在孩子教育中的體現便是父母們過多地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即我有權那麼教,所以不能意識到教育中的失誤,當然不是個別的了,這樣做的結果又兩個,其一,與孩子的關係在某些時候使父母與孩子兩方都十分痛苦,其二,孩子的前途被耽誤了。
做了許多年的老師,父母們經常說的有兩句話,一,我知道我的孩子不聰明。這是家長對老師的一種理解,每個老師聽來都會有一種溫馨的感覺,當然他們的孩子很有可能依然很有天賦,家長教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教育的確出了問題。二,孩子挺聰明的,可考試總是不穩定,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學習情況很不樂觀,剪不斷理還亂。
我們的教育實踐陷入了一個怪圈,每當孩子教育發生問題,這些問題便留在這個怪圈裡難以解決了,這不僅是個邏輯的怪圈,而且是客觀的現實。
我們的孩子是幸運的,儘管我們犯錯,但是還是有不少家長教育的理念很先進,很成功,如陶喆軒那樣的接觸人才並不罕見,相比之下大陸的孩子並不那麼幸運,儘管在大學生辯論中,北京大學,我的母校復旦大學的代表隊,屢屢戰勝哈佛、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可做專業的分析,他們談話中表現了大量的記憶內容,以及思維標籤式的典型特徵,可以看到他們未來的發展是會有波折的,客觀上,這些孩子當了北大與復旦的教授後,對哈佛教授的研究真的聽不懂了,至今我還記得三十年前,一位復旦老師的話:中國數學與美國數學的差距是我們線性沒搞清,別人搞非線性的了。懂數學的都知道線性與非線性的差異,如同電瓶自行車與寶馬汽車之間的w區別。
我們教育中犯的錯,最可怕的是在於方向性的錯誤,把孩子教育變成某種簡單化、功利化的過程,以大量的忽略思考訓練的記憶使孩子變成車行經理式的專家,無所不知,卻一無所能,成年後對汽車工程師這樣專家的工作當然是挺不懂了。
解決方法:教育不是一種權力,而是一項工作與貢獻,儘管我不同意某些現代教育觀念,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並用於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若孩子成了車行經理式的專家,對孩子本身與社會都將是一種不可彌補的歉疚,孩子教育不是一種權力與樂趣,而是一項嚴肅的工作。
新時代的胎兒教育新觀念
人才的造就和培養,必須從生命的最初開始,也就是說要從胎兒期開始。隨著各種科學技術發達,以超音波診斷設備為首,最近關於胎兒的許多研究都有很大的進展與發現,這些成果值得我們重新認識新時代的胎兒教育觀念與方法。胎兒教育就是有計畫地給胎兒以有益的啟蒙教育,為出生後孩子的早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錯過了胎教機會,出生後就難以補上這一刻,因此,要教育出一個健康、聰明、快樂的寶寶,胎教千萬不能錯過。現在科學不斷證明,胎兒是一個有感覺的小生命,對外界的各種變化都能做出一定的反應,胎教就是利用改善與良好刺激內外環境,達到優生目的。胎教成功與否取決於準媽媽的心理、營養、情緒及遺侍等多種因素有關,關係面很廣,這裡祗能重點講述每月胎教要領,如果不想讓您的寶寶輸在起跑線上,那就,請堅持每天進行科學胎教吧!
(一)懷孕第一至三月:音樂:目的:利用音樂來緩和緊張。方法:聽音樂帶(媽媽和胎兒)。進度:一週至少兩次,每次一小時,適於整個孕期。
(二)懷孕第四月:想像:目的:加深母親和胎兒之間的聯繫。方法:想像訓練(孕婦和胎兒)。進度:經常練習,每次兩分鐘,適於這個月的任何一天。
(三)懷孕第五月:歌聲:目的:用歌聲與胎兒溝通。方法:聽喜愛的歌曲一到二首(孕婦、丈夫和胎兒)。進度:一天至少一次,適於其他的孕期。
(四)懷孕第六月:小小舞者:目的:確實感覺寶寶的活動。方法:靜靜的集中精神(媽媽和胎兒)。進度:一天兩次(早晚),每次20-30分鐘。
(五)懷孕第七月:搖搖你的寶寶:目的:利用呼吸法來放鬆自己,並加深與胎兒之間的心理聯繫。方法:想像訓練和呼吸法(媽媽)。進度:一週一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這個月。
(六)懷孕第八月:遊戲:目的:透過觸覺和遊戲與寶寶溝通。方法:觸摸、運動和遊戲。進度:有興趣的時候,每天數分鐘。
(七)懷孕第九月:週全準備:目的:使陣痛和分娩符合理想。方法:肯定的字句和日記簿。進度:一天一次,一次5分鐘,直到生產。
(八)懷孕第十月:我一定能做到:目的:在陣痛和分娩時增加自信。方法:肯定的字句。進度:隨時進行,適於陣痛和分娩時。
總之,胎教中主要母親與胎兒的交流方式有五種:(1)生理交流,(2)營養交流,(3)感情交流,(4)運動交流,(5)語言交流。在這新的時代裡,一定要有能配合新時代的科學胎教方法,才能為萌芽生命發育提供最佳環境,創造最好的條件,通過控制母體內外環境,給胎兒以良性的刺激,使其各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為出生後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由陽光寶寶遠程嬰幼兒教育中心供稿
在校的孩子們要不要補習?
我們說的孩子們,是指小學生。在澳大利亞的讀小學的孩子們,需不需要課外的補習呢?這個問題,家長們都很關心。
中國人的小學教育與西方人的小學教育,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說到知識,就是那些書本上的,數理化的,做練習的……一味的灌輸。不少做家長的也都這麼認為。而這裡對小學生的教育,不僅是我們說的那些,更注重的是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性,讓孩子們對知識有一個比較均衡的吸收。所以,孩子們回家都沒有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家庭作業,甚至,孩子們的書包也是留在學校裡的,不用背回家。
這裡的教育,在發揮和培養孩子們創造力方面,在發揮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維方面,確是有其高明之處,我們稱謂:啟髮式教育。這個教育模式,是讓孩子們先受到啟發,然後根據一定的規律(有時甚至忽略一些規矩)開始自由地發揮,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這個模式有自由發揮的好處,也有「太」自由發揮的壞處。基本上,這裡的教育,從小學至中學九年級之前,所教的知識,比較我們在中國國內的同年級來說是很少部分。很大的部分是從九年級開始才大量的教授給學生,尤其是數學。精英中學和部分私校或許有例外。所以,從九年級開始,學生感到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也緊張起來,家長也開始急了。
鑒於這種情況,我們說,給孩子們一些課外的補習是有必要的。這種補習,是幫助其適應新的學習階段,幫助其從自由發揮的階段提升到關注必要遵循的規矩規律,以備將來到高一層的自由發揮,求的真正的人才教育成功。就是說,我們補其教育制度的「不足」之處–「太」自由,在自由發揮的基礎上,加上少少的「灌輸」,以求其「十全十美」。在孩子們上小學、還很輕鬆學習的時候,給他們多些知識,給他們多些練習,是有點兒好處的。但是,千萬要記住,這種補習,不是增加孩子們的壓力,不是乏味的重複勞動,而是以擴展孩子們的視野和思維為目的,否則,適得其反。看看當今中國國內的教育現狀,就知其弊。又有哪位家長願意花著冤枉錢,讓孩子受著冤枉教育,而且,是在這裡,澳大利亞。
我們說的補習,不單單是書本上的,還包括讓孩子們對社會,對藝術,對自然盡量全面的、直接的接觸。舉個例子來說,現時很流行的讓孩子們學鋼琴學提琴,我們有多少家長會帶孩子們到悉尼歌劇院去聽一場音樂會呢?讓孩子去學芭蕾舞的,有否機會讓孩子去親眼看一場芭蕾舞劇呢?帶孩子們到博物館裡欣賞名作,也是一種「補習」。不要對孩子的藝術欣賞力有偏見,也不要對博物館的東西有偏見;在市中心的悉尼博物館裡,就有孩子們喜歡的東西。這些「補習」比送孩子們上補習學校更重要更有效得多。
研究:男孩更需要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有男孩的父母注意了,許多人認為,親子關係不佳與基因及孩童本身的個性有關,但最新研究顯示,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親子關係不良將導致男生更易出現偏差行為,影響較女生來得大。
據Live Science報導,自1960年起,探討親子關係與日後幸福生活的研究就不曾中斷,然結論總是分歧;如今,在學者針對69份研究,約有6000名孩童參與的實驗進行分析後,結果證實,學齡孩童的偏差行為與其早期家庭生活中的親子依附關係(parent-child attachment)具有相關性。
親子依附關係
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研究學者帕斯柯‧菲朗(Posco Fearon)表示,當孩子感受到壓力時,會以自己的方法尋求慰藉及支持,這種方式就是所謂親子依附關係。
舉例來說,嬰兒在害怕或不適的情況下,會用嚎哭或生氣來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或褓姆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安全堡壘,具有調整情緒及恢復自信的功能,讓他們能重新面對這個不熟悉的新世界。
研究指出,不穩固的依附關係有二種類型:一是焦慮躲避型,有些孩童在二歲時會隱藏焦慮且自己面對,不向父母尋求慰藉;錯亂型(disorganized)依附的嬰兒則在想要與不想要父母的難題中打轉,無法確定是否需要或如何需要父母慰藉而因此矛盾。例如,他們常會朝父母直奔過去,但卻在觸及父母前止步。
菲朗表示,受虐兒與被忽視的孩童通常表現出錯亂型依附;而父母教養強調獨立者易成為焦慮躲避型。若父母教養方式特別嚴格或前後不一致,也會引起這兩種不穩固的依附關係。
男女大不同
性別在依附關係中影響巨大。每個孩童在某些時候都會具侵略性,但依附關係不穩固的男孩特別可能用腳踢人、唱反調或具破壞性;然而,女孩的行為較不野蠻,不論她們與父母的關係如何。
菲朗說,男孩較常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界線,也因如此,良好的親子關係對男孩日後的影響比女孩要大。
但這並不表示,不良的親子關係對女孩不會造成影響。男孩易將焦慮外顯,女孩則會隱藏情感,日後可能導致憂鬱症、自閉症及會對社會恐懼,祗敢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貧富無差距父母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也發現,如果父母教養方式不佳,不論家庭貧窮或富裕,孩子都可能變成小流氓。然而,先前研究顯示,若家庭極度困苦,「赤貧」將是日後導致侵略性行為的危險因子。
雖然孩童自帶的先天性格可能影響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則更加重要。菲朗表示,這並不能全然歸罪於父母,很多原因致使父母無法提供一個和諧溫暖的環境,有時父母也面臨許多難關。
菲朗建議,現今社會應提供父母更多支援,幫助他們專心教養孩子。若父母能夠多費心思改善親子關係,即使孩子已脫離嬰兒期,對孩子都是有益無害。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5654
来源:看中國悉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