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兩位創辦人之一謝爾蓋.布林。Getty Images
全球網路搜尋龍頭公司谷歌(Google)3月戲劇性地宣布關閉中國搜尋引擎,搜尋服務轉移至「一國兩制」的香港。谷歌過去的企業文化是「不作惡」(Don’t be evil)。基於這樣的良心信條以及在全球提供便利及公開自由的資訊給網路用戶的商業理念,使其在全球網路搜尋引擎領域上,一直佔有領導地位。直到轉戰中國市場後,谷歌改變過去堅持資訊自由的原則,配合中國官方對資訊進行過濾封鎖,谷歌過去成功的獲利模式開始變調。上個月,最終以關閉中國搜尋引擎服務轉戰香港收場。
谷歌的表態,不僅引發媒體關注,也導致外商連串的後續發酵作用。
谷歌創始人布林:黑暗規則更加黑暗了
影響谷歌決定離開中國市場的核心決策人物是創辦人之一的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布林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透露自己小時候在母國前蘇聯的遭遇,使他對在中國經商所必須做出的妥協感到越來越良心不安。布林說:「中國的陰影到處都在,揮之不去。我出席的每五個會議中,至少有一個會議討論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情況。在中國做生意要遵守的黑暗規則變得更加黑暗。」
過去,谷歌為了和中國做生意,不惜配合中國政府過濾資訊,讓網路訊息依「官方控制」的媒體報導呈現。這顯然和谷歌過去堅持的「不作惡」原則越離越遠。在中國的種種經歷,讓布林想起自己和家人在前蘇聯的遭遇,「中國在處理資訊審查和對持不同政見者的監視,讓我看到了極權主義的相同特徵,我個人對此覺得很不安。」
他回憶幼年時,前蘇聯警察常侵犯他家,最終迫使在他6歲時,全家逃離蘇聯。這些回憶堅定了他原來的信念,那就是到了該改變谷歌政策的時候了。2009年底,谷歌遭受了一場非常複雜的網路攻擊,在找到證據證明攻擊的目的是為了侵入中國維權人士的電子郵件時,布林終於受夠了:「我想這就是你承受的底線了。」不過,把面向中國人民的服務轉移到香港,並沒有得到來自北京方面非常明確的批准,中國政府的做法也可能存在「反覆」。布林說:「故事還沒結束……」
西方企業面臨抉擇和考驗
谷歌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3點撤出中國大陸時,中共罕見地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據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路局負責人就谷歌公司宣布撤出中國大陸發表談話,指谷歌違背進入中國市場時做出的書面承諾,將商業問題政治化。
弔詭的是,谷歌恰恰是為了不再配合中共的「政治需要」進行網路訊息過濾,因而決定離開中國的。谷歌過去的企業文化強調誠實不造假,在全世界的搜尋引擎都以程式計算做出排名,標榜不做「人為控制」,這也是谷歌得以成功的地方。然而,唯有進入中國市場後,谷歌做了妥協。長期觀察中國事務與人權問題的童文薰律師表示,現在谷歌選擇離開中國市場,就是選擇了過去誠實提供大眾訊息、事實呈現的原則,作為搜尋平臺公司,這就是在商言商,真正的不政治。童文薰認為:「配合中共才是搞政治。谷歌要回到一個正常企業該做的,離開中國,是對中國民眾負責。」
谷歌的出走,帶給其他配合中國官方審查政策的外國企業一個良心勇氣的示範。繼谷歌後,美國電腦大廠戴爾(Dell)與全球最大網路域名註冊公司之一Go Daddy公司都宣布可能撤出中國,而雅虎早在1月時就宣布支持谷歌立場。
Go Daddy執行副總裁瓊斯(Christine Jones)出席美國國會一場名為「Google與中國網路控制」聽證會時表示,中共利用網際網路監視和控制中國公民的合法活動,卻不處罰那些用網際網路犯罪的人。瓊斯表示:「因中國政府要求我們提供用戶附有照片的身份證明,為了保護用戶安全,公司不再提供新的.cn中文域名,但將繼續管理中國現有上萬網路用戶。」
這樣的結果是中共所不願見到的。谷歌事件發生後,中國官方媒體廣泛報導了一封中國廣告代理商的聯署信,聲稱如果谷歌撤出中國,他們將要求獲得賠償。不過,《紐約時報》日前報導說,這封所謂中國廣告代理商寄給谷歌的信件,疑似偽造,是一條假新聞。被中國官方媒體所稱的「不陪谷歌玩了」的27家廣告代理商之一的深圳贏客網路公司(Shenzhen Winkee Networking),否認曾經簽署過此封信件。
然而,相較谷歌的另一個全球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今年1月在得到谷歌要從中國撤退的消息後,總裁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接受CNBC採訪時,馬上表示不會撤出中國。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微軟正暗中運作,準備趁機搶佔一些中國的搜索市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明確表示了要遵守中國政府要求的「紀律」,過濾訊息。
微軟除了在中國市場配合封鎖訊息的政策,在世界也過濾簡體中文搜索。《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個人博客中,點名微軟配合中共網路審查制度。即使在美國,使用微軟搜索引擎Bing鍵入簡體中文敏感字,會得到與繁體中文或英文搜索引擎完全不同的結果。例如,如果用英文關鍵詞搜索「天安門」,可以得到完整且沒有屏蔽的內容,包括89年六四的鎮壓圖像,如果用繁體字搜索也未出現屏蔽現象。但是,如果用簡體字搜索類似關鍵字,你只會看到「非常漂亮的天安門廣場照片」。
《華爾街日報》報導,微軟的Bing搜尋器正苦於提振在中國的市佔率,在谷歌宣布可能退出中國市場時,微軟已從谷歌中國聘用至少3人來加強實力。根據中國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統計,Google為中國第2大搜尋引擎業者,市佔率36%,主要對手百度則為58%,而微軟去年6月才在中國推出的Bing則未列入排行,顯示其市佔率不到1%。
根據瞭解,在谷歌撤出中國成定局之後,中共當局高官說,他們已經私下與微軟達成共識,只要微軟配合中共要求的「法紀」,就會扶持微軟的Bing來取代谷歌在中國的地位。一般認為,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後,將鞏固中國國產搜尋引擎「百度」的壟斷地位,而微軟去年推出的搜索引擎Bing,也是可能的受益者之一。不過微軟得當心在中國被頻繁侵權的教訓與人治政策的風險。回到企業經營的根本良心問題,最終微軟也必須面對中國民眾對政府壓制越來越多的反制聲音與道德的檢視。
故事還沒有結束
《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說,「谷歌爭端」使許多中國外資企業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認為外企在中國已經不再受到歡迎。《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國美國商會新近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感覺在中國不受歡迎。一些外資企業說,「他們與中國的關係正在變味」。
美國商會22日在北京公布的調查顯示,北京當局轉向偏袒本土公司的新規則,致使外國公司生意受損。新規則要求知識產權和商標屬於中方,這使外企極為擔心。203名接受了調查的成員中,28%答覆說,他們因為北京政策變動致使業務量減少。受訪的49家科技公司中37%表示業務受損,57%預測北京新規則會導致外企受損。
另一方面,西方對官方背景的中國公司一直以來就有諸多疑慮,如2005年中海油以180億美元試圖收購美國Unical能源公司被拒、2009年中鋁以195億美元收購澳洲力拓公司宣告失敗。兩椿失敗的收購案,都是由於美國或澳洲政府對集權的中國政府不信任造成的。谷歌事件,將會為中國和西方相互不信任增加口實。正如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所說:「故事還沒有結束。」
不過。谷歌事件最大受害者還是中國民眾。官方對訊息越發嚴格的控制,將使中國變成知識赤貧的國家,危害中國的發展進步。評論作家李道庸分析,中國人民被剝奪了知情權、話語權、議政權、不滿權等等,中國人民才是最大的受害人。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