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位營養師喬安•布魯索,給放在她辦公桌電腦後面的一個漢堡包和一包炸薯條過了個一週歲生日。不過她可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布魯索在博客上寫文章說,自己一年前買的一份麥當勞兒童快樂餐,在經歷了365天以後,除了漢堡包因為長期置放在空氣中而脫水變小、變硬了以外,這套快樂餐其它的方面可以說是「風采依舊」。
布魯索把兩幅相隔一年拍攝的照片放在一起,問大家:這件事哪兒不對勁了呢?由她的實驗布魯索得出一條結論,就是麥當勞的食品中含有大量防腐劑,連蒼蠅、螞蟻都不敢問津。她說,蒼蠅、螞蟻都比人聰明,因為它們不會上當受騙,它們不去碰那些含防腐劑的東西,難道家長們還要給自己的孩子吃這些垃圾食品嗎?
這一簡易的實驗在美國媒體上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對麥當勞來說就更是一個公關災難了。麥當勞當即否認在漢堡包中投放添加劑,一些專業人士也對這個非正式的、設計不嚴謹的單一樣本的實驗結果表示懷疑。
到現在為止,尚未有專業機構、比如美國的食品藥品管理局出來說話。所以關於麥當勞漢堡包的成分問題也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了了之。
布魯索的實驗是否科學可靠,尚沒有人能夠下定論;快餐漢堡包裡面是否有防腐劑,仍然不得而知,可是我覺得布魯索的實驗捲起來的這陣小小的旋風,再一次把食品衛生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這也應該算是她的一個貢獻吧。
每次我去中國都時,常到麥當勞和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裡去買杯咖啡喝。去的次數多了以後,我發現無論是在中國哪個城市裡當,只要是在學生午飯或放學以後的時間去麥當勞、肯塔基,店裡就一定是人頭傳動、喧囂震耳,滿眼都是穿著校服的學生們,成群結夥地到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店就餐。
帶孩子到洋快餐店去就餐也是很多家庭週末的固定節目之一。記得有一年我在北京和老同學到一家中餐館聚餐,可她的女兒不願意吃中餐,結果老同學不得不到隔壁的麥當勞給她買了套餐,讓孩子帶到中餐館裡陪著我們吃飯。
我說老同學不應該這樣慣孩子,老同學卻說不這樣,孩子就不吃飯。不用說家長作出這樣的飲食選擇會使孩子們的口味越來越單一、越來越不健康,無形中就給童年期肥胖、還有成年後的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禍根。
大家都知道,很多快餐店裡的食品都被人稱為垃圾食品,這是因為快餐店裡的食品以冷凍的居多、油炸的居多、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高糖、高鹽的居多,會對人體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
其實孩子們對垃圾食品的喜愛並不是天生的,換句話說就是人們的飲食習慣都是後天形成的。家庭生活方式、家長自己的飲食習慣、家長給孩子提供的飲食類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們的營養和健康狀況,也在培養著孩子們的飲食習慣。
在童年期父母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飲食,孩子就會養成相應的口味。口味一旦形成了,無論一個人將來走得再遠,他惦記的也還是家鄉的味道。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小的時候在飲食方面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家長們可以通過日常家庭飲食來培養孩子對蔬菜、水果和粗糧的喜好,教孩子們遠離垃圾食品。
其實培養孩子的健康口味並不是什麼難題,關鍵在於家長要有耐心,更要有恆心。比如說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拒絕吃蔬菜,但不管孩子吃不吃,家長每一餐都要給孩子的盤子裡放上一些蔬菜,鼓勵孩子試一試,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買菜做飯的時候,不妨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幫著挑選和清理蔬菜,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這樣會增加孩子吃菜的興趣。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從餐桌上任選幾樣食品,但必須搭配適當,有蔬菜、有魚肉、也有糧食。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對餐桌上的食品不滿意,而為孩子另外加菜、甚至讓孩子吃點心、零食了事。
在引導孩子適應健康飲食的同時,家長不但要為孩子作出榜樣,還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道理。比如綠色蔬菜中含有維持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纖維,肉類和大豆食品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合理搭配的食品對人體的健康有益等等。
雖然孩子小的時候並不能完全理解這些道理,但聽得多了,從小潛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夠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習慣。等長大以後,他能夠慢慢地體會到這些道理,並且用來指導自己的一生了。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