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孩子的課外學習班和興趣班,是交媽媽朋友的最佳時機。孩子們在教室裡上課,在教室外等待的媽媽們就一起聊聊天。先是聊聊子女的幼兒園和小學校的事,然後會聊起各種學習班和興趣班。由此瞭解到現行男孩、女孩們學習班興趣班的排行榜,作一個參考。媽媽們也因此交上了新朋友。
不愛交往或是不擅交往的媽媽,開始可能會感到一絲不安和壓力。但對談孩子的事,誰會沒有話說呢?在交談中,漸漸地放鬆起來。一些地域情報被透露出來,成了大家有用的參考資料。媽媽們的生活圈大了起來,雖多操了一份心,卻也多了一份快樂。
日本法律規定,為了安全起見,上課外興趣班和補習班的孩子,三年級以前都必須由家長接送。所以媽媽們才有了一起交談的機會,也才有可能多出一份或幾份友誼來。
買了新房子,或剛搬了家,不知周圍有什麼合適的醫院和商場,附近都有哪些小學生的課外學習班,一切都必須重新開始,不安是難免的。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可以通過孩子,在和小朋友媽媽的交談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從而少走彎路。
但也會有一些不善於或不喜歡交際的媽媽,會感到多了一種精神壓力。不想做的事又不得不去做,可能會感到一種苦痛。可是又知道身為媽媽,為了孩子,自己必須忍耐,實在是不應該抱怨什麼的。
在女兒一年級的私塾班,只有包括女兒在內的3名學生。一位男同學的媽媽,總是拖著一個2歲和一個4歲的小女孩一起迎送兒子。在孩子上課的過程中,我倆通過交談漸漸熟悉起來。我們不僅交流著孩子在家裡的學習情況,還成了彼此傾訴的對象。當孩子的考試成績走下坡、不理想時,也彼此互相安慰一番。才一年級麼,孩子會成長起來的;成績也會好起來的,不用太著急。6年的馬拉松長跑,最後在前面衝刺的往往是後來居上者。一來安慰著對方,其實也是安慰著自己。孩子早早地考上了私立名校的私塾,家長的壓力其實是大於孩子的。
職業主婦們雖然忙於家務和子女,少有展現服飾和裝扮自己的機會,但只要出門也會淡妝修飾加上展現自己風格的服飾。去牙診所、去商店,代表的是自己。而在孩子們的各種學習班,媽媽們代表的是自己的孩子。在那裡,媽媽們沒有自己的名字,只被稱呼為誰的媽媽。做媽媽得有健康、親切的態度,因為媽媽的一切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
做了母親,就幾乎告別了以往職場中的閨中朋友,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增加的媽媽朋友。從孩子出生起,就不斷地在各種場合認識同齡孩子的媽媽,一起感受著孩子成長的喜悅和煩惱;學習和交流著育兒方法和經驗。當孩子終於進了幼稚園,才有了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在比較孩子成長過程的同時,也開始張揚著自己的個性和服飾。往往來自媽媽朋友一句讚揚的話,就會增加生活信心,調劑育兒生活色彩,減輕育兒生活壓力。
媽媽朋友,育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是相互的安慰和彼此的依靠。努力做一名快樂的媽媽,享受人生最重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