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央政府考慮徵收社會保險稅,來取代沿用至今的社會保險收費制度。儘管目前這一項建議還在討論過程中,但已經在中國社會引起強烈反彈。德國媒體也從德國角度分析了這項稅收的利弊得失,請看記者的報導:
《德國之聲》7號刊出文章討論有關「中國開徵社會保險稅」的議題。
這個議題在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馬庫斯-陶伯(Markus Taube)教授看來:"目前(北京)要求徵稅,主要意圖還在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牽制力,把儘可能多的財政收入,收到中央財政裡面來。而(中央與地方)費用的分配和使用,也很容易流於形式,很難控制。相比起來,徵稅,在政治上就容易控制得多了。"
文章說:中國財政專家在中共官方媒體比如新華網上,反覆強調:開徵社會保險稅,不會增迦納稅人負擔,但這不能減輕民眾的擔心。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就有人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楊志勇教授的話說:(地方)收費還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但收稅,最終就會人人有份,因此(民眾)整體稅務負擔會增加。
可是,德國的陶伯教授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中有很多利益集團,想盡一切辦法,把各種社會保險收上來的費用,引導到其他領域裡,比方說增加對(地方)基礎設施的投資….等。" 陶伯教授認為,中央收稅,對地方既得利益集團和他們的院外活動力量,也是一種牽制。
《德國之聲》這篇文章還說,中國從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在如何收錢,如何用錢上,向來都爭奪很激烈。中央管不了地方,在中國現代政治語匯中,已經被稱為(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
尤其中國經濟正在向內需市場轉變,目前開徵社會保險稅,和擴大內需剛好是背道而馳,陶伯教授認為:「開徵社會保險稅,看起來不利於克服中國結構上的危機。」但開徵這種稅,具體會有多大程度削弱社會購買力,導致內需進一步疲軟, 他說:「我現在還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