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首相因文化差異與美國翻臉
2月24日,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出席聽證會,在長達6個小時的會議上,這位總裁遭到美國議員輪番轟炸。在連珠炮一樣的攻擊面前,英語不佳的豐田章男顯得十分緊張,不時表示「深深的歉意」。這種緊張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很有道理,日本人甚至擔心,如果豐田章男說的哪句話被美國人認為在說謊,有可能當場把他抓起來。而美國議員則不是很理解豐田章男的含蓄,並對他冗長、間接的回答感到不滿。
其實,這多半是文化差異引發的。日本人做事謹小慎微,注重細節,有的時候容易鑽牛角尖;美國人做事粗獷直接,喜歡熱鬧,有牛仔遺風。美國議員在議會大喊大叫只是為了向自己的選民表明態度,倒未必是和豐田公司有多大仇恨。日美之間因文化不同導致誤解,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是發生在 1979年的「大平正芳翻臉事件」。
曾任日本第68、69任首相的大平正芳,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推動者。他的名字,熟悉中日關係的人都會記得。在日本政壇,大平正芳有個古怪的外號,叫做「啊哦首相」。這是因為他講話的時候頗為謹慎,總是帶著「啊」或者「哦」這樣的口頭語。大平在日本政界的評價是「樸訥」,在北岡伸一的《自民黨》一書中被稱為「戰後屈指可數的理智型政治家」。
就是這樣一個老實人居然和人翻臉,實在是罕見的事情。而他翻臉的對象,也是一個和中國頗有緣分的外國政治家,那就是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吉米 •卡特,1976年當選美國總統,任期內積極推進中美關係,不過說他和中國有緣分更直接的原因是這位美國總統的生日正是中國的國慶節。
1979年4月30日,大平正芳對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行工作訪問。大平這次訪美,有三項重要議題,分別是加強日本的防禦力、討論在對抗蘇聯方面的合作以及日美貿易摩擦。這次訪問頗有成效,前兩項議題進行得頗為順利。關於第三個議題,5月2日,日美雙方同意設立顧問委員會討論解決雙方貿易摩擦問題。儘管如此,雙方都明白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解決的事情———日美貿易摩擦的主要領域,就是今天豐田出問題的汽車行業———這場貿易戰到今天都烽煙未息。對未來談判日美雙方心照不宣,緊鑼密鼓。
外交的禮儀與雙方的明爭暗鬥無關。美方舉行了盛大的酒會歡迎大平的來訪。在酒會上,少年時候就善於做生意的卡特見縫插針,把美方的談判底稿交給了大平。這份協議的內容十分苛刻,日方計算後覺得照這個條款簽約,日本人在美國賣汽車連內褲錢都賺不出來,根本不能接受。大平粗略地看了一下,已經覺得美國人的條款不可理喻,所以只是笑笑,不發一言地甩給了秘書。
要是中國人,比如陳毅外長碰上這種事,當場就給他扔回去———這東西沒法談!也就完了。但日本有著崇尚曖昧的文化傳統。在官方場合,即便是對不讚同的事情也不明白地說,常常會用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先將對方讚揚一番,然後加上一句「但是……」。熟悉日本的人都會明白,日方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只是「但是」後面的話。像大平這樣不發一言,在日本人看來已經是在很強烈地表示不滿了———否則,他至少應該感謝對方辛苦準備了這份材料。
然而,卡特對日本人這種表達方式一無所知,當然不明白大平的意思。過了一會兒,他半開玩笑地對大平正芳說:「(在貿易上)我們所要求更改的那幾個條件,你就答應算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時間到海邊去度假!」
非常不巧的是,大平正芳的翻譯恰好不在身邊,英語不佳的大平聽不懂卡特說的是什麼,又著急、又尷尬,可是按照日本「曖昧」的文化傳統,此時又不能毫無反應。他只得說「哈伊」,以點頭微笑來應付。按照日本的文化習慣,這不過是「我在聽你說」的意思。和日本人打電話,對方也會經常說「哈伊」,其含義也是在告訴你———「我在聽,電話沒有斷」,但並不是贊成的意思。
然而,「哈伊」直譯後的意思就是「好的,同意」。卡特見大平如此反應,高興極了,對自己的隨員說:「他以笑默認了我們提出的要求」。美國參加貿易談判的代表也大為振奮,紛紛認為:大平笑了,大平還說「哈伊」,他屈服了!他害怕了!於是,大受鼓舞的美國人乘勝追擊,連夜在這份條款中增加了大量得寸進尺的要求。
第二天,美日兩國代表團開會,美國貿易代表把那些貪婪要求提了出來,大平正芳通過翻譯得知後,非常氣憤,帶領隨員起身拂袖而去(也有報導說大平當場就撕碎了對方的新提案),致使這次貿易談判「流產」。
這回,輪到美國人傻眼了———這日本人怎麼說急就急啊?怎麼一點徵兆都沒有?不過,這樣的教訓顯然有益於雙方增進瞭解。第二年,卡特訪問日本,參加發達國家第五次首腦峰會,再次與大平正芳會晤。在那次會議上,各國討論應對石油危機的戰略,結果日美是各國之間最快達成協議的。也許,這就叫做「不打不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