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兩條腿走路」,而在實現人民幣可兌換的過程中,應首先實現人民幣和港元的完全可兌換。4月2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上海參加「中國經濟2010」招待晚宴時如是表示。
戴相龍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崛起最重要的標誌之一,而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人民幣實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的完全可兌換,二是人民幣承擔國際貨幣包括計價、結算、交易、投資、儲備等全功能;三是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國際儲備中佔有較大比例。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經歷較長時間,可能需要15年~20年。」戴相龍說,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除按常規路徑推進外,還要有特定安排,實行「兩條腿走路」。
常規路徑即逐步實現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使人民幣逐步執行國際貨幣職能,並逐漸從區域性流通實現全球性流通。對於「特定安排」,戴相龍指出,中國可以在自願互利的前提下,通過相關經濟體之間、中央銀行之間的特定安排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例如兩經濟體的貨幣互換安排、以人民幣支付貿易逆差、以人民幣進行對外貿易貸款或者進行對外支付援助等。
在處理人民幣與其他貨幣關係的問題上,戴相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應首先實現人民幣與港元的完全可兌換。
他表示,由於美元權數大,人民幣與港元自由兌換並不會嚴重衝擊港元對美元的聯繫匯率制,香港仍照常使用港元,並不會影響港元的地位。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只是在香港增加一個國際貨幣,增加交易產品,擴大交易量,對於鞏固和壯大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有利的。同時,可以把香港作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減少持有人對在境內交易人民幣的擔心和法律障礙,也有利於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對於上海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與香港的關係,戴相龍認為,「上海和香港將分別發揮作用」。
此外,戴相龍還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人民幣取代美元,而是讓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取得與我國經濟實力相適應的地位。在國際貨幣多元化的過程中,人民幣和日元也將各自發揮作用,中國同時會積極加強與日本、韓國等的東亞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