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美國僅半年,一對龍鳳胎兒女就像換了人似的,孩子們的成長讓在成都忙生意的劉成先生感到欣慰,「有些話他們從前從未跟我說過,有些感動我從未感受過。」劉先生的兒女1992年出生,兩人性格迥異,姐姐劉敏(化名)沉著冷靜,弟弟劉鵬(化名)朝氣蓬勃。「兩個人的成績都沒下過全班前10名。」去年9 月,姐弟倆雙雙赴美國波士頓讀高中。才半年左右時間,姐弟倆身上就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兒子的變化
樂意與人溝通自信自理能力增強
在父親看來,雖然姐弟倆都很招人喜愛,但相比女兒,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稍多一些。劉成說:「過去我與他媽媽問他問題時,兒子從來都是簡短作答,同時問幾個問題時,基本只挑最後一個回答。」現在的劉鵬變化很大。「他很樂意跟我們溝通,有時批評他,他不當面爭執,過後再解釋,給大家一個緩和期,看得出來,兒子的確是長大了。」劉先生每次打電話到美國寄宿家庭瞭解情況,監護人都忍不住要表揚一下這個懂事的男孩。
同時,兒子比以前更有自信心了。這學期期末,從美國歸來看望父母的劉鵬顯得自信而有風采,「有一天我們全家19人聚在一起。他用英文演講了一段歐巴馬的總統就職演說,YES,WE CAN!」其自信不輸歐巴馬,獲得了全家一致的掌聲!
劉成說,劉鵬還有一個變化就是自律自理能力增強了。有一次,住波士頓的劉鵬和同學約好去紐約玩。兩個孩子暢遊華爾街,參觀自由女神像等地,花了200美金。事後,劉先生跟在美國工作的老友在電話中說起這事,老友非常驚訝:「耍了那麼多地方只花了200美金?」這讓劉先生非常高興,一直以來他心中的好孩子就應該這樣,有創新思維,自律自理能力強。「我感到很欣慰,美國的教育理念確實改變了這個孩子。」
女兒的變化
更加通情達理富有愛心寬以待人
在美國唸書一個月,劉敏的成績便追上了其他同學。「除了一門功課是B,其他全是A。」劉敏就讀的芳邦中學每個月都會從美國寄一份當月評估給中國的家長,對劉敏的評價很高:道德完美得不可思議。對此,劉先生很是自豪。他說,在美國寄宿的家庭中,有一個跟劉敏同齡的女孩兒,還有一位年邁的老人,老人平日裡比較孤僻,少與人交流有時候還會發點脾氣,劉敏通過和老人聊天、幫老人做家務、維護網路等實際行動贏得了老人喜愛,老人也開朗了許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女兒變得更寬容。有一次,劉成讓劉敏去弟弟的寄宿家庭留宿一晚,幫自己探探風。劉敏去了過後跟爸爸匯報:「弟弟很聽話。」劉成有些詫異,真的嗎?沒想到劉敏給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回答:「爸爸,真正愛一個人是要去接受他,而不是試著去改變,您覺得呢?」女兒陪伴了自己18年,從未說過這麼富有哲理的話,父親為之動容,於是,在給孩子們的第一封書信中寫道:「我贊同,愛一個人就要接受他,而不應企圖去改變他,我也為‘YES,WECAN!’的自信所感染。我們一家人,就像幾棵纏繞在一起的樹,也許有一天一棵老樹倒下了,但我們的根,還在一起。」
父親的感悟
選擇美國高中讓孩子全面發展
在國內,兩個孩子已經很優秀了,為什麼還要選擇到美國讀書?劉成說,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考核機制和思想慣性作用下,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多於平等交流,長期下去肯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劉先生看來,中國和美國教育各有優缺點,在小學、初中階段,中國的基礎教育很紮實,但大量的時間被用於機械記憶,而美國的高中以上教育更能發揮創造性。為了說明兩種教育體制的差異,劉成以計算機C語言為例,中國學生重理論,多是規定動作,而美國等國家的學生則不一定記得住概念,但動手創新能力很強,做測試時往往只給一個項目,讓學生自主去完成。
因此,送兩個孩子出國留學是根據不同教育時間段的考慮,更多的是想讓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獨立成長,發展得更全面。但留學必須首先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劉成認為高中留學是最合適的時間:「其一,高中是一個黃金分割點,去得早了,和在美國出生的中國孩子無異,沒有中國魂;去得晚了,無法融入西方社會。其二,如果直接去美國念大學,可能英語不過硬,聽起課來會吃力。其三,百所世界名校中,美國所佔最多,我希望孩子們學有所成。」孩子去了美國之後,劉先生更是覺得當初自己的決定很正確。
專家看樣本
好的環境讓孩子綻放閃光點
好的教育就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加以適當的引導。對於劉先生來說,兩個孩子本來都是那種傳統中國長輩眼中的乖孩子,學習好,不搗亂。但是,是否僅僅這樣就可以了呢?孩子目前所處的環境完全順應了孩子的天性嗎?從這兩個孩子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如此,中國的中學生因為巨大的高考壓力,除了學習,很難再騰出精力來做別的,兒子跟劉先生交流少是一個惡性循環使然----平時各忙各的,缺少交流,需要交流的時候自然無話可說。孩子去了美國以後,雖然在地理上父母和孩子離得遠了,可是心卻貼得更近了。這是因為美國的高中課程壓力比中國高中小得多,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身邊的人,所以姐姐可以照顧老人可以思考什麼是愛,弟弟可以四處遊歷願意與人交流,這些都是順應孩子天性的事情,本來就是好孩子,有了更好的環境,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自然就綻放出來了。
記者看樣本
教育孩子也要打破思維定勢
跟劉先生交流很輕鬆,因為他非常健談,他一直堅持引導孩子自己拿主意,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平和、理性、寬容的成長環境。但感覺得出來,他有一套自我生活哲學,別人很難改變他的想法。也許是意識到這不太利於孩子的成長,他決定在尊重孩子意願的情況下,將孩子送到美國換換教育環境,現在看來,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此路不通彼路通,在教育孩子上也需要打破思維定勢,作逆向思考。在此意義上說,劉先生送孩子出國留學選擇是理性的,具有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