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農民查看受災嚴重的農田(資料照片)
中國西南大片地區正面臨罕見的旱災,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當地一些居民批評政府短期和長期應對旱災的措施不足,但是熟悉整個地區的地理和地質專家說,該地區眾多的人口和它的地貌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這次旱災十分嚴重。
*百年一遇的乾旱*
自從去年秋季以來,往年降雨量充沛的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地區一直缺少雨水。半年來的乾旱導致農田大面積乾枯,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人道災難。
在雲南,百年一遇的乾旱造成3千萬畝農作物受災,受災人口超過7百萬。
在廣西,1千1百萬畝農田受災,兩百多萬人缺乏飲用水。
貴州省政府表示,全省絕大部分縣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災,其中50多個縣災情嚴重;受災人口超過1千7百萬人,其中5百多萬人口得不到充足的飲用水。全省受災農田達85萬公頃,也就是近1千3百萬畝,其中農作物絕收面積接近18萬公頃。
貴陽市居民申有連說,市區居民的用水仍然得到保障,但周邊地區的居民缺乏飲用水,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
申有連說:「貴陽是城區,城區現在供水還是正常的,很少有停水的現象,但是周邊的縣鎮上,電視上也報導了,大家的飲水都成問題了。都是用水車給這些居民和村民送水。農田就很緊張了。油菜都沒有結籽。水稻那邊,因為一直乾旱,直接影響到春耕了。還有玉米也受到影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週末在雲南省視察災情,並敦促各地政府做好抗旱就災工作,並抓好春耕生產,保證物價平穩。
* 糧食和蔬菜大幅度漲價*
雲南昆明市宜良縣居民胡昕俊說,目前縣城居民的飲用水還沒有受到影響,但物價已經大幅度上升。
胡昕俊說:「像豌豆、洋芋什麼的,比沒有水(也就是旱)災前基本上漲了50%左右。」
*政府應對措施受批評*
廣西梧州維權人士莫巨烽也說,現在大米一天一個價,食用油、肉類、雞蛋、大豆和黃豆都明顯漲價,但政府還沒有採取措施抑制物價上揚;另一方面,當地受災農民得到的政府援助十分有限,農民基本靠自己渡過難關,預計春耕生產將面臨巨大挑戰。
莫巨烽說:「政府按每畝給十塊錢的柴油費,補貼農民抽水上岸。他們要去很遠的河裡面去抽水。抽的水很少,抽一天才夠澆一畝地。政府的補貼就這麼一點點,遠遠不夠。」
一些民眾還批評政府應對旱災的長期措施不足,包括長期忽視農村地區水利工程的興建和維修、以及沒有有效制止生態環境和山地植被被人為破壞。
今年50多歲的貴陽市退休工人申有連對此深有感觸。
申有連說:「這個方面確實破壞很嚴重。在我們住的附近,有一些殘留的樹林,有時候,來一個什麼工程,大片的樹林就被毀掉了。平常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看見有人砍樹。我們在有生之年,看到綠蔭蔭的、非常繁茂的森林逐步逐步地稀落。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見,看見了就唉聲嘆氣。我們看見這裡少一個顆樹,又被砍掉了,過幾天又看到少了一顆。政府在這方面是有責任的。它對森林的保護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做得非常欠缺。」
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地區往年降雨量相當充沛,平均年降雨量超過一千毫米。
*專家:乾旱屬天災*
對於批評人士認為中國西南地區這次嚴重旱災屬於人禍大於天災,地理地質學家、香港大學教授章典說,這次久旱不雨主要還是一種自然的氣候現象,而西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意味著人們難以從地表攝取乾旱前的降雨,使久旱不雨變成旱災。
章典說:「雲南是不缺水的,貴州也不缺水,從整個的降雨量來講。實際上,雲南、貴州,還有川南、重慶,這一帶地方,它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喀斯特地貌。它有水,但不在地面,都在地下,在溶洞裡面。在很多地方,你不知道溶洞在哪兒。所以,儘管地下有大量的水,但是你找不到洞,你抽不上來。」
在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區,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地表上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在地下形成漏斗、落水洞和渠道。一旦雨水停止,積水也很快漏失,形成地表的乾旱。
港大教授章典說,自己年輕時經常去貴州農村為村民尋找水井,深知村民缺水的處境。他說,中國西南地區有太多人居住在喀斯特地貌地區,超越了土地的承載能力,但是他們不可能大規模遷徙到其它地區,因此在遇到百年不遇的乾旱氣候時就很難躲避乾旱帶來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