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3-22 21:27:07作者:蘇聰明
當一節節脊椎間的軟骨,因退化、磨損,失去原有彈性時,脊椎的關節面,便可能長出一些增生的骨頭,就是俗稱的「骨刺」,這是脊椎在退化過程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根據醫學統計,骨刺是在各個年齡層都會發生的,如果用X光來診斷,十五歲左右的人中,約有百分之二十有骨刺形成,五十歲的人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會有骨刺的問題,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約有百分之九十長了骨刺,顯示骨刺應該從年輕時即開始預防。
理論上,骨刺較容易發生在關節活動較多較大的地方,例如頸椎、腰椎、膝關節及足關節處,常因過多活動或負重後使疼痛加劇。
從門診中發現,向前凸出的牽引骨刺,並不一定會造成症狀,但該節椎體較容易受傷害,向後或向側長的骨刺,若壓迫到神經或脊髓,就會引發症狀,造成上肢、下肢出現酸麻、疼痛、無力等反應,就必須立即就醫。
中醫認為骨刺的發生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內因是由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氣滯血瘀所引起;外因則為外感風寒濕邪及勞傷負重對關節造成損傷而導致。所以治療骨刺應以「祛風利濕」、「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的藥物為主。
臨床上,中醫治療骨刺常以「骨痺湯」為主方,再依患者的情形來給藥,如頸肩痛加葛根、薑黃;腰痛加杜仲、續斷;膝蓋痛加獨活、松節;足跟痛加防己、木瓜等,以增強療效。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配合外敷或針灸來減輕骨刺的病情,例如用「骨刺膏」貼敷患處、或針灸腎俞、八(骨翏)、秩邊、豐隆、委中等穴,達到消炎止痛效果。
中醫臨床驗證,絕大部分的骨刺經中醫治療後,疼痛就可以得到緩解,而逐漸痊癒,但如果神經壓迫的程度太厲害,保守療法無效時,就必須考慮開刀。
另外,患者要注意坐姿、不要讓背部過分受力,可利用游泳,強化背部肌肉,但嚴禁選擇快跑、跳繩等對下體衝擊力較大的運動,以免加重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