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近年來美中貿易逆差像滾雪球般擴大,從二○○五年以來,每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入超都超過二千億美元,光是最近五年總額即約一兆二千億美元,佔了美國外貿逆差的絕大部分。如二○○九年中國對美貿易盈餘二六八○億美元,為該年美國貿易赤字三八○七億美元的六成,而貿易順差也是中國龐大外匯存底的主要來源。如此龐大的貿易逆差,來自廉價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傾銷,使得一些不具高階技術的日常用品橫掃美國,美國廠商幾無招架餘地。中國商品所以能用低價策略打敗多數競爭對手,一方面在於勞工、土地的低廉,使得廠商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一方面則是租稅優惠與幣值的低估,形同變相補貼。如此多管齊下,中國商品的低價不但一般開發中國家難以與之競爭,而勞力成本高昂的已開發國家,更不是它的對手。
換言之,中國快速經濟成長,是建立在不公平的競爭關係之上。中國已經累積龐大外匯存底,每年亦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卻仍然不放棄操控貨幣匯率,傾注國家資源於其出口,在此情勢之下,其它國家的企業如何與之競爭?日本在上世紀崛起為經濟大國,日圓的低估亦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公平競爭的癥結,因此國際主要國家在一九八五年達成廣場協議,使日圓對美元升值,以解決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並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讓國際貿易導入正軌。
在廿一世紀之初,中國崛起,嚴重低估的人民幣匯率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利器,若非圓滿解決人民幣低估問題,許多先進國家在此不公平競爭下貿易赤字將愈來愈嚴重,導致其國內產業的衰敗,以及失業人口的增加。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即指出,如果中國停止壓低人民幣匯率,世界經濟可以成長一.五個百分點。他說,中國的貨幣政策壓抑了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GDP成長,如果人民幣價值不被低估,會對全球景氣復甦產生「顯著」的效果。可見人民幣低估已是國際貿易的公敵,美國企業受害最為嚴重,因此反彈聲浪已在各階層蔓延,形成一股難以抵擋的民意浪潮。遺憾的是,這個經濟議題卻被中國操作為民族主義的對決,其領導人紛紛揚言絕不在外國的壓力下升值,是否會造成玉石俱焚的局面,關係重大。
其實,人民幣匯率問題看似與臺灣無關,但由於臺灣經濟向中傾斜嚴重,數十萬家西進中國的企業,大抵以出口業為主,若是人民幣在國際壓力下升值,其出口成本勢必大幅增加,將喪失競爭優勢,難以在國際市場上打開市場;若是中國操弄民粹,煽動民族情緒,負嵎頑抗,堅決不調升人民幣匯率,而導致外國的經濟制裁與貿易報復,前進中國的台商亦將首當其衝,成為中國與國際社會衝突的代罪羔羊。
總之,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出產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加上人民幣匯率問題所造成的貿易摩擦加劇,無論人民幣是否升值,台商都將面臨最艱困的經營挑戰,因此有智慧的台商應該改變思維,重新思考產業發展策略,遠離中國,回歸臺灣,布局全球,才能避免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大戰的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