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共如何顛到是非、指鹿為馬(組圖)

作者:可器 發表:2010-03-15 21: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謊言說1000遍就是真理」這話出自職業說謊家戈培爾之口。

但「謊言」不一定總是竄改真實,除非在信息被完全封閉的情況下(比如文革時井崗山朱毛會師成了毛林的會師,比如2009年4月朝鮮導彈發射失敗但該國國內宣傳卻正好相反),直接的竄改有很大的風險會被戳穿。

事實上,有很多種更有技術含量的說慌方式,可以使人慢性中毒而不容易被發覺。著名學者袁偉時提出的「狼奶」就是此意。

俺五一期間游黃埔軍校舊址發現一種技術:通過對一組近意詞(甚至同意詞)的精心選擇,有意識調整一些關鍵詞的出現概率,從而在保證每句話真實的情況下,編織出特定語境,達成洗腦目的。在此俺以黃埔軍校為案例嘗試培析此門秘籍。

手法一:從總體上,控制蔣介石出現概率

黃埔軍校有幾個展廳,介紹軍校歷史大事和重要人物。眾所周知,雖然孫中山是軍校總理,但蔣介石是軍校校長,直接負責軍校的發展建設,對黃埔軍校成為一代名校起到最重大最關鍵的作用。這僅僅從軍校給他倆配置的辦公室就能管窺誰在軍校花的時間精力大:孫中山的辦公室只有一間,但蔣有辦公室、休息室、辦公廳三間。


(校長辦公室)


(校長辦公廳)


(校長休息室)

在人物介紹中,突出孫中山、蘇聯顧問和中共成員的作用,但四個展廳絕少提到蔣介石,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畫像館陳列的數十張重要人物裡,不乏陣亡的連排長一級軍官,甚至有一位是校長警衛部隊的軍官,卻沒有校長、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單人像。蔣只出現在一張群像裡,還是和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站併肩而立。

手法二:在具體事件中,通過近意詞(或同意詞)置換,控制關鍵詞出現概率


(北伐部分展廳的總綱)

上面這段是北伐部分的總綱,標題開宗明義地肯定了北伐的歷史地位:「統一中國,彪炳史冊」。這一歷史偉業是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完成的,所以,在這段歷史詞彙裡,蔣介石政權和南京政府是一組同義詞。這一點總綱也不否認,有兩句相隔甚遠的句子為證:「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南京政府」「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

但撰者的技術奧妙在於,凡是給予正面評價的事,都用「南京政府」,凡是給負面評價的事,都用「蔣介石」。此文強調了孫中山的遺願、黃埔軍校人的心聲,特別以三行字突出了張學良易幟,但絕不提蔣介石是總司令和直接運幬帷幄者。

在這段百字小文裡總共出了三個名字,孫和張是正面形象,蔣是負面形象。一個對此段複雜歷史不甚瞭解的人,通讀下來會有怎樣感性認識?

上圖是同樣的手法。壞事是蔣介石的,好事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而武漢國民政府的主席是汪精衛,而且當時的汪精衛是忠誠執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的親共政權。

同理,下兩圖一樣。

負面評價的時候,「汪精衛」出現了──

在說到蔣介石任總司令的南京政府第二階段北伐時,則稱之為同張作霖「爭奪全國統治權」的戰爭──

就此事而言,「統一中國」和「爭奪全國統治權」是一個同意片語,但給讀者的感性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在撰者的技術改造下,成了一場軍閥頭目間爭權奪利的私人戰爭──當然,這時候蔣介石的大幅畫像適時地出現了(上圖左上角)。

「統一中國」絕對是件「彪炳史冊」的事,可惜蔣介石是功勞薄上的第一人,這對某些人來說無疑很不幸,於是張學良再次適時的出現了──

雖然張的易幟是中國統一的最後的標誌性事件,但這是北伐的結果──如前述總綱所言「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更是張作霖在蔣介石的第二階級北伐(既前述「爭奪全國政權」的戰爭)中敗北退回東北,五天後在「皇姑屯事件」中遭日本炸死的直接結果。況且張學良本人與黃埔軍校毫無瓜葛,卻反覆濃墨重彩地出現在黃埔軍校的展廳裡。經過撰者的技術處理,在上面這段歷史裡,還有蔣介石什麼事嗎?

小結一下這種狼奶洗腦技術的奧妙:

1、每句話都吻合史實,並不直接竄改

2、通過近義詞/同義詞的靈活替換,控制關鍵詞出現的場合,更改語境

3、直接控制關鍵詞的出現概率,更改語境

如此這般,一杯狼奶就出爐了。

這種狼奶洗腦術絕非偶然出現在黃埔軍校紀念館,而是非常廣泛地出現在大陸的各種文史資料中。在俺讀初中歷史時,課本上說到1932年十九路軍上海抗戰一事,用的是「中國軍隊」而非「國民黨軍隊」,這和課本上大多數時候提到國共爭端時正好相反。俺那時頗費思量地想過這個問題,翻遍課本也沒找到當時的中國除國共兩軍外還有第三支軍隊,所以隱隱約約地估計十九路軍應該也是「國民黨軍隊」。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反過來,在課本裡提到對日作戰時用「國民黨軍隊」,而說到國共內戰時用「中國軍隊」或「政府軍」,哪怕是其餘文字一字不改,為產生什麼樣的閱讀效果?同樣的道理,在黃埔軍校展廳裡,如果蔣汪和「南京政府」「武漢政府」對調的話,又是什麼閱讀效果?你不妨試一試。

通過這種技術處理,在很多人的腦子裡,「北洋政府」、「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這幾個詞,僅僅與軍閥混戰、內戰、「反革命屠殺」、「消極抗戰」、花園口決堤、七君子事件聯繫在一起的,大多數人從不知道另一面史實:1927-1937年中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黃金十年大發展;8年抗戰中國民黨軍與日軍進行了22次會戰,超過兩百位將軍戰死,其中有幾十位是與日軍肉搏而死;滿清遺留的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因中國參加一戰而由北洋政府廢除一部分,北伐成功後在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努力下,於1931年廢除了所餘的大部分,二戰勝利後不僅廢除了全部,而且真正統一了中國(收回台海諸島、中共承認國民政府)、躍身世界五強。

可是今天,抗戰、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大國地位的榮譽都給了誰?

經過數十年努力,我們的歷史終於成功地面目不清了。不要說普通百姓,即便是著名學府,也在一些基本常識上鬧笑話。下面是俺在中山大學拍攝,碑上有此文字:「1927年,中山先生領導北伐事定。」


此碑全景


第一句


全文


落款

本文標題原為:狼奶洗腦案例分析:黃埔軍校舊址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